入春不雨忧在田,数朝乃复相属连。
今晨得晴绝可喜,病体素羸犹著绵。
杏花始开忽已落,桃李安能问今昨。
独馀杨柳故青青,乃似仍叔之子弱。
春今二月已强半,匆匆何方为羁绊。
雨虽未厌愁奈何,又听仆仆林鸠唤。

译文:

二月十七日春天到来却迟迟不下雨,农民担忧田里的庄稼会受损。连续多日雨后终于晴,真是让人喜出望外。我身体本就虚弱,还穿着棉衣保暖。杏花开了又落,桃李树开花结果。只有杨柳依旧青青,它仿佛是杜甫的儿子弱冠(指年轻尚未成婚)的样子。

春今二月已强半,匆匆何方为羁绊。雨虽未厌愁奈何,又听仆仆林鸠唤。

赏析:

《二月十九日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写于大历三年(768)二月。当时,杜甫因避“安史之乱”而漂泊在四川梓州一带(今属四川省),他看到春雨连绵不止,对农民十分同情,同时也担心这种天气会影响农事,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

全诗通过春雨的连续不断,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关怀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所处困境的深深忧虑。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独、无助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