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尽室依此竹,意谢侏儒奉囊粟。
今当舍竹去作吏,竹为嘿嘿如抱辱。
嗟我作吏岂俗徒,虽非计然念则熟。
如闻西江之水深无底,可以濯缨仍濯足。
昔人一为功名误,置碑且虑变陵谷。
那知立名自有道,未妨痛饮离骚读。
人生于世譬于味,马肝不食宁非肉。
弟当进德使有闻,兄亦自期无碌碌。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作者与弟弟的兄弟情深,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他对于名利的看法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我们来看第一句:“频年尽室依此竹,意谢侏儒奉囊粟。”这句诗的意思是,多年来我和家人一直依附着竹子生活,虽然生活贫困但内心却感到满足。这里的“侏儒”是指那些地位低下、受人轻视的人,而“囊粟”则是古代的一种粮食单位,用来形容生活的艰苦。这两句诗反映了苏轼对贫穷生活的态度,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并不以此为忧,而是以知足常乐的心态面对生活。

第二句:“今当舍竹去作吏,竹为嘿嘿如抱辱。”这一句诗的意思是,现在我决定离开家乡去外地做官,而竹子却像是在嘲笑我一般,好像被侮辱了一样。这里的“嘿嘿”是形容人冷笑的样子,而“抱辱”则是比喻被人误解或受辱。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失望,他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就像受到侮辱一样。

第三句:“嗟我作吏岂俗徒,虽非计然念则熟。”这一句诗的意思是,我真没想到我作为一个小官吏竟然成了俗人,但我对于理财之道还是非常熟悉的。这里的“计然”是古代的一位理财专家,而“熟”则是熟悉的意思。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自己身份的认识和评价,他认为自己的地位虽然低微,但对于理财之道却是相当熟悉的。

第四句:“如闻西江之水深无底,可以濯缨仍濯足。”这一句诗的意思是,我听说西江的水非常深,足够洗去帽子也可以洗去脚。这里的“濯缨”是洗涤帽沿的动作,“濯足”则是洗涤脚部的动作。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认为自然界的美好景色可以洗涤人的心境,而人生的追求也应该像西江水一样深邃无尽。

第五句:“昔人一为功名误,置碑且虑变陵谷。”这一句诗的意思是,古人因为追求功名而误入歧途,甚至担心山陵的变迁。这里的“名”指的是名誉和声誉,而“功名”则是古代文人追求的荣誉。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功名利禄的反思,他认为追求名利往往会导致人们迷失自我,甚至危及生命。

第六句:“那知立名自有道,未妨痛饮离骚读。”这一句诗的意思是,我早就知道树立名声是有方法的,但即使这样也不妨痛痛快快地读《离骚》。这里的“离骚”是屈原的作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之作。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名利的看法,他认为追求名利并不是一件坏事,但关键在于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同时不要过于执着于名利。

最后一句:“人生于世譬于味,马肝不食宁非肉。”这一句诗的意思是,人生在世就像品尝食物一样,马肝不吃难道就不算肉吗?这里的“譬”是比喻的意思,“味”则是滋味的意思。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看法,他认为人生就像品尝美食一样,虽然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的。

整首诗通过苏轼与弟弟的对话形式,表达了他对名利的看法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他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成就和地位,而在于内心的满足和成长。同时他也强调了人生应该追求真理和正义,而不是为了名利而迷失自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