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闻真已矣,曷不遂归哉。
试问惠文治,何如三径开。
人嗤曹是马,梦觉蚁安槐。
得丧吾知已,讵须呼去来。

【注释】

无闻:没有名声。已矣:完了,没有了。曷不遂归哉:为什么不回去呢?惠文:汉文帝,名刘恒,是西汉的一位皇帝,他推行仁政,使天下安定,史称“文景之治”。三径:指孔子弟子曾参的后辈曾参的儿子曾点、曾申、曾良兄弟三人在家辟地种菜,自成一村,号称“三径”。

人嗤曹是马,梦觉蚁安槐:比喻人不如物,如同梦中醒来时蚂蚁还在槐树上爬行一样。得丧吾知已:我知道得和失。去来:离去与回来。呼:呼唤,召唤。

【赏析】

《感怀二首》共有两首,这是其中第一首。诗人以“惠文”为题,表达了对汉文帝的敬仰;而“三径”则表明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全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充满了人生感慨。下面是逐句翻译及注释:

无闻真已矣,曷不遂归哉!

没有名声真的已经过去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试问惠文治,何如三径开!

试问一下汉文帝治理国家怎么样呢,难道比不上隐居在田园之中吗?

人嗤曹是马,梦觉蚁安槐!

有人讥笑我不过是一匹骏马,我醒来时发现蚂蚁还在槐树下忙碌着!

得丧吾知已,讵须呼去来!

得到什么,失去什么,我都已明白,还用召唤我来干什么呢?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五言律诗。它表达了诗人对汉文帝政绩的赞美,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第一句“无闻真已矣”,直接点出了主题。“无闻”,即没有名声,“已矣”,意味着结束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己名声的失望,同时也表示了自己对名利的看淡。他认为,真正的成功不在于名声的高低,而在于能否为国家做出真正的贡献。因此,他选择了隐退,选择了隐居在田园之中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虽然远离了世俗的纷扰,但却能让他更加接近自然,更加接近内心的宁静。

第二句“曷不遂归哉”,则是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曷不”,是何尝的意思,用来反问读者;“遂归”,是顺从的意思,表示听从自己的内心意愿。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自己不能像汉文帝那样,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呢?这个问题既反映了诗人对汉文帝的敬仰之情,也体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意。

第三句“试问惠文治,何如三径开”,则是诗人将话题转向了汉文帝。这里的“惠文”,指的是汉文帝的名字。诗人在这里通过对比的方式,提出了一个问题:汉文帝治理国家怎么样呢?这个问题既包含了对汉文帝政绩的评价,也体现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因为在他看来,隐居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心灵的自由,才能真正接近内心的宁静。

第四句“人嗤曹是马,梦觉蚁安槐”,则是诗人对外界的看法进行了回应。这里的“人嗤”,是讥笑的意思;“曹是马”,是比喻的说法,用来表达诗人对于外界看法的不屑一顾;“梦觉”则是指醒来时发现自己还是原来的样子,没有改变。诗人在这里通过这样的表述,表达了对于外界看法的不屑一顾,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坚定信念。

最后一句“得丧吾知已,讵须呼去来”,则是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总结和展望。这里的“得丧”,是指得失;“吾知已”,是我已经明白了;“讵须”,是哪里需要的意思;“呼去来”,是召唤的意思。诗人在这里通过这样的表述,表达了对于得失的认识,也表明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坚定决心。他认为,只要能够坚持自己的选择,就能够实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