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笔犹能作牸牛,信知书画本同流。
不惟下笔苏仙似,更似斯人不可求。

【注释】徐复州:即徐熙。苏轼《东坡志林》卷一有《徐熙画鹅记》,云:“元丰二年,余在岐下,见徐熙画鹅,笔势奔放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为绝品。”

牛:这里指母牛。

苏仙:苏轼。

信:实在。

不惟:不仅。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徐熙的书画。首句以“误笔”二字入诗,既表明作者对徐熙书画的推崇与喜爱,又点明徐熙书画的特点:虽误笔,犹能作牛。次句则从另一角度赞美徐熙书画之妙,说他的信手所画,都像苏轼那样潇洒飘逸,生动逼真。三、四句进一步赞颂徐熙之书画造诣之高,说其书画不但能传神写形,更使人难以企及,简直不可求得。此诗前二句赞画,后二句赞书。

“误笔犹能作牸牛”,意谓即使画牛时笔误了,也还能画出牛的模样。这是对徐熙书画技艺的高度赞扬。“牸牛”,是公牛和老母牛的合称,这里指母牛。

“信知书画本同流”,意谓徐熙的绘画技巧与书法技巧一样精湛、纯熟。这是对徐熙书画水平的充分肯定。“同流”指同一类、同一个水平。

“不惟下笔苏仙似,更似斯人不可求”,意谓徐熙笔下的山水,不仅像苏东坡那样飘逸潇洒,而且像这位高超的画家那样难以寻求(即不可求)。这是对徐熙书画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苏轼曾自诩为“文词之美,汉、魏以来,未有若我也”(见《东坡集·自评》);而徐熙则以善画驰名,故苏轼认为他的书画可与自己相媲美。“斯人”即徐熙。

这首诗是诗人观徐熙家书画之作。徐熙,字仲祥,江苏无锡人。他善画墨竹,尤以墨鸡著称。苏轼曾称赞他的画“落笔摇春树”(见《东坡志林》卷一),可见徐熙的画造诣之高。苏轼还曾写过一篇《东坡题徐熙水鸟》来赞美徐熙的水鸟画,但这首七律却是诗人首次观赏徐熙的书画之作,因此,诗中充满了赞赏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