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君风度固萧然,谁解招邀到此轩。
要识维摩真面目,支离瘦骨寂无言。

【注释】

必种轩:种,种植。此指隐居之地。轩,轩敞之堂。

维摩真面目:维摩诘是古印度的佛教高僧,曾于其住所中以木雕佛像示众,而维摩诘本人则在背后默坐,不露声色。后人便以“维摩真面目”比喻深奥、隐晦的道理。

【赏析】

此诗为蒲松龄《蒲集》中的一首。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但科举考试屡屡失败。他性格孤傲,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晚年过着半隐居的生活。这首诗是他隐居时所作。前两句说:这位先生风度自然清高,谁了解我邀请他到我的轩中来?后两句说:要认识维摩诘(即维摩诘居士)的真正面目,只能看到他支离瘦骨,寂然无语。

此诗首句用典。“必种轩”三字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王勃在这里赞美了南昌的物产丰富和人才济济,也暗含了诗人自己对于隐居之地的要求。这里所说的“此君”,就是那位被王勃赞颂过的南昌才子范蠡。范蠡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大师。他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复国以后,就辞官归隐于浙江诸暨的五湖之中,并自号“鸱夷子”。后来,他来到齐国都城临淄经商,很快成为巨富。临淄地处鲁国和齐国之间,经济繁荣,交通便利,人口稠密。范蠡认为这里是隐居的好地方。于是,他在临淄定居下来,并在那里建起了自己的豪宅别墅“必种轩”。

“此君风度固萧然”,这一句的意思是:那位先生的风度确实是高雅超逸。“萧然”,本义是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人的高洁品格。

“谁解招邀到此轩”,“谁解”,意思是谁能理解我的意思。“解”,通“谍”,意为理解。“招邀”,指邀请。这句的意思是:谁能懂得我邀请他去我的轩里呢?“此轩”,指范蠡的住宅。“招邀”二字表明了作者对范蠡的尊敬和礼遇,同时也表达了他的寂寞和孤独。

“要识维摩真面目”,“要识”,意思是想要认识。“维摩”,即维摩诘居士。他是南朝齐梁间僧人。因在佛经中作注,故又称“释维摩诘”。他生活在公元四世纪末至六世纪初的时期,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事迹被广泛传颂,成为后世人们敬仰的对象。“维摩真面目”指的是维摩诘居士的真实面目。这里的“真面目”是指真正的面目,也就是本质和真实的本质。

“支离瘦骨寂无言”,“支离”,意思是残缺不全。“瘦骨”,形容身体消瘦。“寂无言”意思是沉默不语。这句的意思是:要想认识维摩诘居士的真正面目,只能看到他残破的躯体,沉默不语。

这首诗通过描写范蠡的外貌和言行举止,展现了他的高洁品格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同时,它也反映了诗人追求高尚人格和精神境界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