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寻花木傍山栽,虽有柴门未必开。
过眼利名休挽我,年来心地已如灰。

【注释】

柴门:指简陋的门户,也指隐居生活。

心地:心境。灰:灰暗。比喻心灰意冷。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诗人晚年归隐生活的诗作。诗人在山林中随意栽花种木,过着一种与世无争的隐士生活。但诗人并不因此满足,他感到自己多年来的心志已经像灰一样,没有一点生气了。这首诗是诗人自述隐居生活的诗句。诗人以“偶成”为题,说明这种生活是偶然形成的,是无意为之,并非有意追求。开头两句写山中栽花植木的生活情景。“乱寻”二字写出了诗人在山中随意徜徉的心情。“虽”,表让步,即使。“柴门未必开”是说诗人虽然找到了可以栖身的地方,却不一定有人来接待他,表现出诗人对世事的淡漠。第三句“过眼利名休挽我”,是说名利如过眼烟云,不值得留恋。“休”,不要。“挽”,拉。“利名”二字用典。晋朝人周处曾杀虎斩蛟,除暴安良,被人们称作“三剑客”,后来又因赌博、酗酒而败,被人称为“三害”,后改称为“三害”。此处用其意,指名利之事。

第四句“年来心地已如灰”,是说由于长期隐居,对名利看得淡薄,所以心中早已灰暗如灰。这四句从字面上理解,似乎只是描写诗人的日常生活;然而,仔细推敲,又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作者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层思考。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不屑一顾和对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的推崇。

此诗语言朴实自然,不事雕琢,但字字珠玑,句句含蕴。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恬静闲适的山居图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对名利看轻的淡泊,以及对人生态度的选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