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残破汉封疆,江北江南尽战场。
若问生灵谁是主,如今天子又康王。

注释:

1 匈奴:指的是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这里可能代指汉朝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

  1. 残破:指战争后国家或地区的破坏,此处可能暗示汉朝对北方边境的征战。
  2. 汉封疆:汉朝的边疆,表明汉王朝的领土边界。
  3. 江北江南尽战场:描述整个中国的南北都被战争所覆盖,成为了战场。
  4. 生灵:泛指人民、众生,这里特指汉族和北方民族之间的冲突。
  5. 主:主宰,统治的意思。
  6. 今:现在的简称,这里指当前的时代。
  7. 康王:皇帝的美称,表示国泰民安。

译文:

汉朝的疆域被匈奴攻破,长江之北,黄河之南都成了战场。
如果你问我,现在的主宰是谁?那就是现在的天子又回到了康王的地位。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历史上汉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中原地区与周边游牧民族的纷争。诗中的“匈奴”一词可能不仅仅是指北方民族,也可能隐喻着当时的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安。

首句“匈奴残破汉封疆”,描绘了汉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长期的战争和争斗,使汉朝的疆域受到严重破坏。这里的“封疆”指的是汉王朝的边界。

第二句“江北江南尽战场”,进一步描述了战争的广泛性,不仅仅是边疆,连中国的核心区域——长江以南和淮河以北的地区也变成了战场,反映了战争的残酷程度。

第三句“若问生灵谁是主”,提出了一个问题,询问在这样一场灾难中,谁才是真正的统治者。这里的“生灵”泛指人民,而“主”在这里可能是指那些掌握权力的人,他们是否能够真正为人民谋求福祉。这个问题反映出诗人对于当时政治局势的担忧和不满。

最后一句“如今天子又康王”,则是一个转折,诗人指出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乱之后,现在的统治者们又重新获得了安定和繁荣,用“康王”来象征和平与繁荣的时代。这种对比强调了战争的破坏力和和平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从战争到和平的变迁,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人民生活的起伏变化。它不仅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与稳定的深切向往。这种从战争到和平的转变,是中国历史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