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皎花明夜不迷,借光何假更然脐。
咏吟自我形长短,斟唱从渠付浅低。
谁识摽梅诗什赋,绝胜红叶御沟题。
明朝杖履山行去,约束牛羊勿践蹊。

注释:

雪皎洁花明丽夜晚不迷失,借光何须再点燃灯盏。

咏吟自我形长短,斟唱从渠付浅低。

谁能识别摽梅诗赋的意境,胜过红叶题写在御沟边。

明天拄杖步行去远山,约束牛羊不要踩踏草丛。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题材,通过描绘梅花的外貌特征和生长环境,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一、二句“雪皎花明夜不迷,借光何假更然脐。”描述了月光下梅花的洁白如雪,花朵明亮如星,在夜晚中依然清晰可见,无需借助灯光也能看清。这里的“借光”二字,既指梅花本身的明亮,也暗含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同时,这两句还隐含着诗人对黑暗中的坚韧与希望的赞美。

三、四句“咏吟自我形长短,斟唱从渠付浅低。”进一步描写了梅花的形象。诗人用“咏吟”和“斟唱”来形容自己在欣赏梅花时的心境,既是一种自我修养的过程,也是一种艺术表达。而“付浅低”则暗示了诗人对音乐的理解,即音乐应该简单朴实,不必过于高深。

五、六句“谁识摽梅诗什赋,绝胜红叶御沟题。”则是对前两句的升华。这里,诗人不仅赞美了梅花的美丽,还将其比作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赋。他认为,梅花的美是无与伦比的,甚至超过了红叶题写的御沟边的风景。这种对比手法,既展现了诗人的审美观,也体现了他对梅花的独特理解。

最后两句“明朝杖履山行去,约束牛羊勿践蹊。”则是全诗的总结。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和期望,即明天他将拄杖登山而去,同时也会约束好自己的牛羊,不让它们践踏到梅花所在的草丛。这不仅是对自然的保护,也是对美好环境的珍视和尊重。

整首诗通过描绘梅花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同时,诗人的语言优美,意象鲜明,给人以美的享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