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风吹尽淮南雪,昨夜汀州白芷生。
遥想春光西北去,倩传相忆向秦城。
晓风吹尽淮南雪,昨夜汀州白芷生。
注释:淮南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天的气息开始显现。昨晚我看到了汀州的白芷花,它们在春风吹拂下盛开了。
遥想春光西北去,倩传相忆向秦城。
注释:我遥望着春天的景色,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请帮我将这份思念传递给关西的兄弟,让他们也感受到我在秦城的孤独和思念。
晓风吹尽淮南雪,昨夜汀州白芷生。
遥想春光西北去,倩传相忆向秦城。
晓风吹尽淮南雪,昨夜汀州白芷生。
注释:淮南的冬天已经过去,春天的气息开始显现。昨晚我看到了汀州的白芷花,它们在春风吹拂下盛开了。
遥想春光西北去,倩传相忆向秦城。
注释:我遥望着春天的景色,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请帮我将这份思念传递给关西的兄弟,让他们也感受到我在秦城的孤独和思念。
注释与赏析: 1. 久旱 - 长时间的干旱。 2. 山城带嵩高,常候嵩高云。 - 在山城中,人们常常等待从嵩山(河南)飘来的云彩和雨露。 3. 云兴似焚柴,雨注如翻盆。 - 云彩像燃烧的柴火一样旺盛,雨水像泼翻的盆子一样倾泻而下。 4. 田莱数百里,下泽犹平原。 - 田地延伸到数百里远,低洼地带就像平坦的田野。 5. 虽有耕凿勤,不如霢霂恩。 - 尽管人们努力耕作、开垦,但是比起天降的及时雨露
诗句翻译:秋桐不认识春风的面。 译文:秋天的梧桐树无法理解春天的温暖气息。 赏析: 刘攽(1023—1089),字贡父,号公非,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在这首诗中,“秋风”与“春风吹动梧桐叶”的意象相互映衬,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秋天的寒意使得梧桐树难以适应,从而无法欣赏到春风所带来的生机与暖意。这种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
【注释】梁王:指梁武帝。乔木:高大的树木。无复:不再。况乃:何况。梵刹(fàn chà):佛寺、寺院,佛教建筑。十二衢:即十二条大街,泛指繁华街市。絪(yīn)缊:和暖而浓厚的气息。贤者:有德行或才能的人。孟轲(kē):名轲,战国时思想家,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远怀:深远的思念。濯:洗去。披窗:推开窗户。由来:一向,自古以来。慷慨:情绪激昂,意气豪迈。作歌诗:吟诵诗歌。千载:千年。辽:辽阔。忽如
诗句原文: 王师破金陵,兵自水窗入。 1. 逐句释义: - 王师破金陵:指宋朝的军队攻破了金陵,即现在的南京。在这里,“王师”是指宋朝的军队,而“破金陵”则表达了军队的辉煌胜利和对敌人的征服。 - 兵自水窗入:这里描述的是士兵进入金陵的情景。其中,“兵”指的是士兵,“自水窗入”则形象地描绘了士兵们在水边的窗户进入金陵的场景,可能是指通过船只或其他方式进入。 2. 译文: -
其十五 怀念的人就像棠树茂盛,招引隐居之人就像桂树幽深。 译文: 怀念的人就像棠树茂盛,招引隐居之人就像桂树幽深。 注释: 句一:怀人,思念的人 棠蔽芾,棠树茂盛 句二:招隐,招引隐居之人 桂窅窊,桂树幽深 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的方式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首句“怀人”即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深思念,而第二句则是通过描写棠树和桂树这两种植物来象征朋友,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注释】: 炎日似流金,火云如匹绛。 炎热的太阳如同熔化了的金,炽热的火云好像一匹绛红色的绸缎。 【赏析】: 首句“炎日似流金”写太阳像流动着的金子一样炽热;次句“火云如匹绛”写火云像一匹红色的绸缎一样燃烧。这两句诗都是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写了夏天烈日灼人的天气,突出夏季酷热的特点。 “流金”是古代对太阳的一种美称,意思是阳光强烈得有如熔化了的金子一般。而“匹绛”则是一种红色的丝绸
注释: 岘首:指襄阳的东门。习池:汉时有习池在襄阳城中,后改为习池台。大堤:即樊山。樊山是襄阳的名胜,山上有樊山寺和万竹园。樊山寺在樊山下,万竹园在樊山南麓。花艳:指花的艳丽色彩。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襄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现了诗人对襄阳的热爱之情。 首句“岘首习池屡能到”,意思是说,我到过的襄阳城有很多,但是我最喜欢去的就是岘首习池。岘首是古代襄阳城的东门
注释:你追求逍遥自在的生活。 赏析:此诗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名篇,是作者在对庄子的《逍遥游》中“逍遥”的含义进行阐释时所作,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 君:你。 其十四:指代上句中所说的“逍遥”,即逍遥游的意思。 逍遥游:指自由自在地遨游,不受世俗约束。 赏析:此诗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名篇,是作者在对庄子的《逍遥游》中“逍遥”的含义进行阐释时所作
注释:解除忧愁的南风,截断雨横东边的长虹。 赏析:诗中“解愠”意为解除忧闷,诗人通过写自然景象,表达了内心的愉悦和舒畅,同时也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意境优美,充满了诗意和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注释:你曾答应过我,要像谢灵运那样创作赋诗以抒发自己的志向。现在你要转达中散大夫韦康的绝交书了。 赏析:诗人与友人约好共同创作赋诗,表达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之情。但友人却未能兑现承诺,诗人对此感到失望和愤怒。他决定将这份情感通过书信传达给友人,并以此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满和失望
九月吉日涧上望芙蓉因寻菊,今岁特晚青蕊未作怃然有怀 百芳不奈秋风急,唯有芙蓉特拒霜。 本以南州积炎德,一为名误客殊方。 【注释】 ①南州:指岭南一带,当时称为南中。②炎德:炎热的气候。③名误:指名声不好。④殊方:异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岭南生活时写的。诗题中的“芙蓉”是岭南的特产,而“菊花”则是中原地区常见的植物。所以诗人看到秋天的“芙蓉”和“菊花”,自然会想起自己远离故乡,身居异地的情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九蕊芙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托根不近芙蓉苑,移植犹依瘴疠乡”中的“芙蓉苑”指的是芙蓉花生长的地方,而“芙蓉”则是一种美丽的花卉。诗人说自己不愿将九蕊芙蓉种在芙蓉花生长的地方,而是选择将它移植到有瘴疠(即瘟疫,也指湿热、潮湿)的地方。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九蕊芙蓉的特殊情感,愿意将其置于更适宜的环境中生长。 次句“并蕊连心九相似,看来还使九回肠”中的“连心”指的是花瓣紧密相连
这首诗的原文是: 旅馆 满月还成破镜飞,流萤清露夜依依。 弄儿看织无穷乐,咫尺嵩云不得归。 注释: 满月还成破镜飞,流萤清露夜依依。 ——这句诗的意思是,满月如同破碎的镜子一般,在夜晚的天空中飞舞;流萤与清露相互交织,仿佛在夜幕中徘徊。 弄儿看织无穷乐,咫尺嵩云不得归。 ——这句诗的意思是,孩子们在织布时欢笑着,快乐无比;然而,他们却因为距离嵩山太远而无法返回。这里,“弄儿”指的是孩子
注释: 看雪望春,哪里景色好?城腰山腹暂时来登。 知道容足之处没有其他愿望,就是章华台与九层宫也不足为奇。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首句点题,以“何处”起兴,抒发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之情。颔联是全诗的重点,诗人从自己的亲身体验出发,认为人应该安于现状,知足常乐。最后两句诗人进一步升华了自己的思想。 这首诗在写法上别具一格。诗人不直接描写自己登上章华台的感受和所见,而是从章华台的特点入手
注释 红日:太阳。 骎骎:疾行的样子。 轻车:古代的车名,用牛拉的轻便车。 微尘:尘土。 老夫:自称。 化:造化,指自然现象和变化过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登阊阖台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变化现象的惊叹之情。首句描写夕阳西下,天边余晖渐隐的景象;次句描绘月亮升起,夜色渐浓的情景;第三句以“老夫”自喻,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末句则感叹人世间的繁华景象,与自然的静寂形成鲜明对比
注释: 纳凉明教台:在清凉明教台纳凉。明教台在今江苏南京市鸡笼山之巅。 台上井泉冰冷滑,城隅川色剑光芒:登上高台,只见井泉清澈见底,冰凉滑润,仿佛一面明镜,而城边的江水又如一柄利剑,闪闪发光。 多惭簿领相宽假,全得南风一日凉:我惭愧自己的官位低卑(“簿领”即官职)。但得到了这难得的一天的凉爽(“南风”指夏天的风),也算是值得了。 赏析:《清凉寺》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