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汴水吞窈冥,白榆多于天上星。
林梢碎漏月痕白,草头冷泣萤腰青。
云霄九重近在目,鹓鹭百翮谁趋庭。
鸡声马蹄正立敌,断送垢褐疲吾形。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在襄邑时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早发襄邑
  • 这是诗人在早晨出发前往襄邑的情景,襄邑在当时可能是一个较为偏远的地方。
  1. 迢迢汴水吞窈冥,白榆多于天上星
  • 汴水指的是黄河,汴河在这里泛指黄河。”窈冥”形容河水深邃、看不到边的幽深景象。”白榆”指的是白色的榆树,因为其树叶呈白色而得名。”多于天上星”表示榆树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天上的星星。
  1. 林梢碎漏月痕白,草头冷泣萤腰青
  • “林梢”是指树梢,”碎漏”形容月光如细碎的水珠般洒落下来。”月痕白”描绘了月亮落下后留下的痕迹。”草头冷泣”形象地描述了萤火虫在草地上飞舞,仿佛在哭泣。”萤腰青”则描绘了萤火虫身体的颜色,呈现出一种淡青色。
  1. 云霄九重近在目,鹓鹭百翮谁趋庭
  • “云霄九重”指的是极高的天空,”九重”通常用于比喻高远或神圣的地方。”鹓鹭”是古代传说中的两种鸟类,这里用来象征高贵的地位。”百翮”意味着很多翅膀,”谁趋庭”询问谁能到达这样的高度。
  1. 鸡声马蹄正立敌,断送垢褐疲吾形
  • 这里的”鸡声马蹄”形象地描绘了黎明时鸡鸣和马蹄声,”正立敌”可能是指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态度。”垢褐疲吾形”中的”垢褐”指的是脏污破旧的布衣,”疲吾形”则表示疲惫的身体。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艰苦环境中仍坚持前行的决心和勇气。诗中的每一个画面都充满了力量感和生命力,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