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灵觅罅吹滩声,削木刺波舟逆行。
问津候馆得丰乐,回首洞天无玉清。
愁看迮缆叠石子,快是隔篷眠水晶。
儿曹灯间动喜色,甑有滑白长腰粳。
【注释】:
- 溪灵觅罅吹滩声:溪灵(溪神)寻觅缝隙发出的声音。觅缝,寻找缝隙。
- 削木刺波舟逆行:用削尖的木头刺击波浪中的小船,使其逆流而上。
- 问津候馆得丰乐:到渡口询问渡船是否到达丰乐驿。
- 回首洞天无玉清:回头看时却不见玉清洞天。
- 愁看迮缆叠石子:愁地看着缆绳上叠着石头。
- 快是隔篷眠水晶:舒服的是隔着篷睡在水晶般的床上。
- 儿曹灯间动喜色:孩子们在灯光下脸上露出喜悦的笑容。
- 甑有滑白长腰粳:甑里有光滑的白色长颈稻米。长颈稻米是指稻谷穗部较细而长,稻米本身质地较好。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诗人自福州回建州,泊船建溪丰乐驿前,即景题写此诗。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风物的怀念之情。
首联“溪灵觅罅吹滩声,削木刺波舟逆行”,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卷。溪神寻找缝隙吹出滩声,小舟逆流而上,这两句既写出了自然景观,又暗含着人的情感。
颔联“问津候馆得丰乐,回首洞天无玉清”,则转入对人事的叙述。诗人来到丰乐驿,询问渡口的情况,得知已经抵达目的地,然后转身回望,却看不到传说中的玉清洞天。这里的“回头”二字,巧妙地运用了反衬手法,将诗人内心的失望、惆怅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颈联“愁看迮缆叠石子,快是隔篷眠水晶”,进一步刻画了诗人的心理活动。他愁看着缆绳上叠着的石头,又觉得隔着船篷躺在水晶般透明透明的水中,真是惬意无比啊!这里的“愁”、“快”二字,既表现了诗人的内心矛盾,又展现了他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之情。
尾联“儿曹灯间动喜色,甑有滑白长腰粳”,则回到了现实,描述了孩子们欢欣鼓舞的情景。他们在灯火阑珊处欢笑雀跃,甑里还有滑白细腻的长颈粳米。这里的“儿曹”指的是儿童,而“喜色”则表达了他们的喜悦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事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风物的深切怀念和眷恋之情。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反衬、对比等手法,使整首诗更具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