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魄忠魂不复生,后来谁与继英声。
只因一派潇湘水,千古澄波伴独清。
【注释】
直魄忠魂不复生: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怀念他,就划船去寻找他的尸体。他们找到之后把尸体打捞起来,放在了汨罗江中,并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仪式来纪念他,这就是端午节的起源。屈原是楚国人,他的爱国之情、忠诚之志和高尚品质在《离骚》中都有充分的体现。他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国捐躯,死而后已。“直”字表现了他对国家对人民的忠贞不二;“魄”即魂魄,指屈原的精神和意志。“忠魂不复生”表达了诗人对屈原忠心耿耿、至死不渝的敬仰之情。“不复生”则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精神的无限怀念。“后来谁与继英声”中的“英声”,指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崇高声誉。屈原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爱国诗人,他在战国时期楚国被秦国灭亡后,因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而死,表现出了他至死不忘国家的崇高精神。屈原死后三百多年,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包粽子赛龙舟,这就是端午节的起源。“后来谁与继英声”表达了诗人对后人继承屈原精神的殷切期望。
只因一派潇湘水,千古澄波伴独清:屈原投江之后,汨罗江上的水便有了一层清澈透明的色彩,人们认为这是因为屈原的身体没有被污染,所以河水也变得清澈透明了。“一派潇湘水”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清澈的江水仿佛是一片连绵不断、无边无际的洞庭湖,而那洞庭湖正是湖南岳阳楼前的一片美丽风光。屈原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爱国诗人,他在战国时期楚国被秦国灭亡后,因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而死,表现出了他至死不忘国家的崇高精神。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包粽子赛龙舟,这就是端午节的起源。“千古澄波伴独清”表达了诗人对汨罗江上清澈的水永远陪伴着屈原的赞美之情。“陪”字在这里有陪伴的意思,表示屈原的忠诚和高洁将永远陪伴着后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屈原的一首悼念诗。全诗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深怀念和崇敬之情。
第一部分“直魄忠魂不复生,后来谁与继英声”。诗人以直率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屈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爱国诗人,他在战国时期楚国被秦国灭亡后,因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而死,表现出了他至死不忘国家的崇高精神。诗人用“直魄忠魂不复生”来表达他对屈原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担当。“后来谁与继英声”则表达了他对后人继承屈原精神的期望,希望后世有人能够继续传承屈原的精神,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第二部分“只因一派潇湘水,千古澄波伴独清”。诗人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汨罗江的美丽景色。“一派潇湘水”指的是那片美丽的潇湘水系,而“千古澄波伴独清”则表达了诗人对汨罗江清澈水质的赞美之情。屈原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爱国诗人,他在战国时期楚国被秦国灭亡后,因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而死,表现出了他至死不忘国家的崇高精神。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包粽子赛龙舟,这就是端午节的起源。诗人用“一片潇湘水”来形容汨罗江的美丽景色,而“千古澄波伴独清”则表达了诗人对汨罗江清澈水质的赞美之情。
第三部分“直魄忠魂不复生,后来谁与继英声”。诗人再次表达了他对屈原的深切缅怀之情。屈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爱国诗人,他在战国时期楚国被秦国灭亡后,因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而死,表现出了他至死不忘国家的崇高精神。诗人用“直魄忠魂不复生”来表达他对屈原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担当。“后来谁与继英声”则表达了他对后世子孙传承屈原精神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继续传承屈原的伟大精神,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