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意萧条,病卧如漳滨。
红萸起自插,黄菊兹及辰。
身落芹藻间,心与鸿雁亲。
想见龙山游,嘲谑落帽人。
眷焉瀛洲客,共此溪港邻。
白发俱许长,清愁浩无垠。
四年京华别,前事宁忍询。
国耻久未雪,愤切此逐臣。
革路何时还,今谁叫穹旻。
驾言写心忧,一涴衣上尘。
扁舟羡鸱夷,举酒忆季真。
目极樵径风,便拟从采薪。
但恐嵌岩中,不著功名身。
报国君尚强,我拙甘长贫。

这首诗是方允迪的《九日登高》。以下是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1. 次韵方允迪《袐监九日登高》
  • 注释:“袐监”,即“密监”,古代的一种官职。
  • 译文:我为这九日登高的诗作了次韵。
  1. 九日意萧条,病卧如漳滨。
  • 注释:“九日”指的是重阳节,“意萧条”形容心情低落。“病卧”表示因病卧床不起。“漳滨”可能是指地名,但这里没有具体信息。
  • 译文:重阳节那天我心情萧条,像因病卧床一般。
  1. 红萸起自插,黄菊兹及辰。
  • 注释:“红萸”是一种红色的植物,“黄花”则指黄色的花。“茨”是草木名,这里用作动词。“兹及辰”意为及时。
  • 译文:从早上开始我就插上了红色的茱萸,黄菊花也及时地开放了。
  1. 身落芹藻间,心与鸿雁亲。
  • 注释:“芹藻”可能是指芹菜或水草。“鸿雁”通常用来形容书信或远方的朋友。
  • 译文:身体躺在水中,就像落在芹菜和水藻之间,我的心与远方的朋友(鸿雁)相连。
  1. 想见龙山游,嘲谑落帽人。
  • 注释:“龙山”可能是一个地名,“落帽人”可能是指戴冠帽子的人,这里用来比喻诗人自己。
  • 译文:我想见到龙山的游玩,想起那些嘲笑我的戴冠帽子的人。
  1. 眷焉瀛洲客,共此溪港邻。
  • 注释:“瀛洲”是传说中的理想之地,“眷焉”意为思念。“溪港邻”可能是指居住或工作的地方靠近溪流和港口。
  • 译文:我怀念那些居住在瀛洲的人们,我们共同生活在这个靠近溪流和港口的地方。
  1. 白发俱许长,清愁浩无垠。
  • 注释:“白发”指年老的头发,“许长”意为允许增长。“清愁”指深沉的忧愁。“浩无垠”意为无边无际。
  • 译文:所有的白发都允许生长,我深深的忧愁无边无际。
  1. 四年京华别,前事宁忍询。
  • 注释:“京华”指京城,“别”表示离别。“宁忍询”意为不忍心去询问。
  • 译文:我已经离开京城四年了,对于过去的事情我不忍心再去询问。
  1. 国耻久未雪,愤切此逐臣。
  • 注释:“国耻”指的是国家遭受的耻辱。“久未雪”意味着这些耻辱长时间没有被解决。“逐臣”指被贬谪的人。
  • 译文:国家的耻辱长时间没有得到解决,我心中充满了愤怒和痛苦,因为我是一个被贬谪的大臣。
  1. 革路何时还,今谁叫穹旻。
  • 注释:“革路”可能是指改变的道路,“穹旻”指天空。
  • 译文:我不知道改变的道路什么时候能够实现,现在是谁在呼唤天空?
  1. 驾言写心忧,一涴衣上尘。
  • 注释:“驾言”意为说话时。“一涴”意为一点污渍。“衣上尘”指衣物上的灰尘。
  • 译文:当我表达我的忧愁时,衣服上就会沾上一点灰尘。
  1. 扁舟羡鸱夷,举酒忆季真。
  • 注释:“扁舟”指的是小船。“鸱夷”可能是指传说中鸱夷子皮,他是商朝末年的贤人,以隐退著称。“季真”可能是指庄子的朋友,他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 译文:我羡慕那只自由自在的小船鸱夷,举杯怀念庄子的朋友们。
  1. 目极樵径风,便拟从采薪。
  • 注释:“目极”意为眼睛能望到的地方。“樵径风”指山林中的小路和小风。
  • 译文:我的目光所能及的地方是一片山林,我准备在那里砍柴。
  1. 但恐嵌岩中,不著功名身。
  • 注释:“嵌岩”指岩石上的洞穴或者悬崖。
  • 译文:但我恐怕自己的功名事业会被困在岩石里,不能长久。
  1. 报国君尚强,我拙甘长贫。
  • 注释:“报国”意为报效国家。“拙”意为笨拙、无能。“长贫”指长期贫穷。
  • 译文:我虽然报效过国家,但由于我笨拙无能,所以宁愿长期贫困也不求富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