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宗党司马,徒尔餔其糟。
叔夜屹玉山,落落昆崙高。
神仙之可求,蓬岛何迢遥。
汤武非圣人,况识师与昭。
一死继结缨,孤竹争清标。
荡阴一杯血,彩凤无凡毛。
鸱鸢嗜腐鼠,竟绝终身交。
【注释】
嗣宗党司马:嗣宗即司马懿。司马,司马懿的字;嗣宗,指他的儿子司马师。徒尔餔其糟:只能白白地糟蹋自己。餔,同“馈”。叔夜屹玉山,落落昆崙高:叔夜即嵇康,他隐居不仕,自称“吾生本无根蒂,而飘如陌上之羁人。”他常在山上采药,自号为“山林之士”或“山林之民”,后人称之为“嵇中散”。昆崙,昆仑山,在今甘肃境内;玉山,以喻嵩岳。落落,形容高峻挺拔的样子。蓬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神山之一。昭,明白、显明。师,这里指孔子。结缨:古人束发为结,结上系缨,以代冠。一死继结缨,孤竹争清标:意思是说,嵇康宁愿一死,也要保持自己的高风亮节。孤竹国国君伯夷、叔齐是古代有名的贤臣,他们为了维护高尚的道德标准和气节,宁愿饿死,也不食周粟(周武王曾封他们两个兄弟于二地),所以后世以二人并称,以示高义。这里借用来比喻嵇康的高洁志节。荡阴一杯血:嵇康被杀时,他的儿子嵇绍也被杀,嵇绍最后用自己的身体堵住了前来行刑的人,血流遍体,直到死也没有流血,因此后人称他的血为“荡阴血”,又称他的血溅在地上像五彩缤纷一样。彩凤无凡毛:传说凤凰有五彩羽毛,这里借指嵇康文才出众,非等闲人物。鸱鸢嗜腐鼠:鸱鸢,鹞鹰。它喜欢吃腐烂的动物。鸠,即鸱。鸱鸢嗜腐鼠,竟绝终身交:意思是说,鹞鹰虽然贪嘴爱吃腐败的老鼠,但一生也不会跟那些吃腐烂动物为伍的禽兽交朋友。竞,竟然。
【赏析】
这是一首赠友诗。魏元长是这首诗的作者。王永叔是王观的弟弟王宗丞戴少望的字。王永叔与魏元长相友善,又与王宗丞为姻戚关系。王宗丞因受牵连被贬谪到黄州。王观作《怀古四首》赠王宗丞。王宗丞把其中的第四首献给王元长,请王元长和王观一起吟诵。王观读罢,十分赞赏。这首诗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敬慕之情,对友情坚贞不渝的赞美。
此诗前四句赞扬嵇康的为人,后四句赞美他的精神。
开头一句“嗣宗党司马,徒尔餔其糟”,点出题目中的“知己”二字。嗣宗即司马氏。司马,指司马懿,他是魏晋之际的权臣。司马家族从司马懿开始就专权擅政,到司马炎建立西晋王朝,实行残酷的统治,终于导致了五胡乱华的混乱局面。诗人在这里借指司马氏家族的专权行为,实际上是讽刺魏元长在政治上的奸诈和卑鄙,同时也借此表明诗人对于权贵的鄙视。接着,诗人写嵇康的为人:“叔夜屹玉山,落落昆崙高”,这是对嵇康品德的高度概括。嵇康在政治舞台上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却能超然独立,不受世俗浊气的污染。他蔑视权贵,不愿苟且偷安;他志趣高雅,不屑于追逐名利。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里,但却能在动乱中保持一种高远的境界。《世说新语》:“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如此者寻方将坐,而安至,不与相闻。去后良久,乃闻索然徐来。箕踞相对,哀色满面。”这个记载说明,吕安因为思念嵇康而千里迢迢去访他,结果却见到嵇康正和另一个女子欢宴,他只好失望地走了。这反映了嵇康的风流倜傥,但也暴露了他道德上的缺陷。然而,尽管他在道德上犯了错误,但在精神上他却保持着一种高洁的品格。“昆崙”,昆仑山,在今甘肃境内。《楚辞·九歌·东皇太一》:“登昆仑兮食玉英。”《史记·大宛列传》:“昆仑山南有巴铁塞门之内。”“落落”,高耸的样子。“昆崙高”,意谓嵇康志向高迈。
接下去两句“神仙之可求,蓬岛何迢遥”,进一步强调嵇康精神的高洁。神仙是人们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列子·汤问篇》:“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也,足过面而不恋其足;飞亦不远,鹜渊而栖,冲天而飞;唯其在手心。反顾之以为无当矣。”这些记载都说明神仙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要到达神仙的境界却是很不容易的。至于“蓬岛”,则是传说中的仙山名。据传说,蓬莱、瀛洲、方丈三山都是海中的仙山。《拾遗记》卷一:“东海之东有蓬莱山焉。……其上多异花奇果,往往仙人居之。”《列子·周穆王篇》:“西王母款宴西王母曰:‘有能测度大海深浅者乎?’穆王召海神曰:‘试波涛之深,水之几许?’于是乃立海神,太公握符,书不到手曰:‘测之未审,询之不详;请布占兆,然后乃知。’太公既执策投海,抽思曰:‘测之未审,询之不详;请布占兆:’于是乃立竿表海边,有鱼跃喷而出丈八之外;重投策焉;有两蛟绕盘之;又投策焉;则鲸鱼吐烟;复投策焉;则巨鳌举左;又投策焉;则白螭起于水;又投策焉;则白虎举右;投策焉;则灵龟出水。灵龟曰:‘道可以修得乎?’太公曰:‘道可得而修乎?”于是乃还归奏成侯。”可见神仙是不易求得的,尤其是像嵇康那样高洁的人更是难能可贵了。
“汤武非圣人,况识师与昭”,这是对历史人物的评论。汤武是夏商两朝的开国之君,他们是历史上所称颂的伟大圣君。但嵇康认为他们并不是圣人。圣人应该是超越常人的,具有崇高道德品质的人。而汤武不过是普通人罢了。“况识师与昭”是说连普通的人都不如。“师”是指孔子。《论语·子张》:“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论语·泰伯》:“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施于人者,其始也先居其位而后利之。”所谓“昭”,是指才智出众的人。《庄子·徐无鬼》:“仲尼之楚,遭宋元君之燕。宋元君有好女色,故叹之曰:‘美人之来,孰敢不悦?’众宾皆叹。须臾,宋元君兴,命左右进烛如昼,屏弃户外,请鲁君言语燕乐之事。鲁君说之,明日献见。”《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适陈,感桓氏之幸富而哀季氏之贫贱也。”孔子认为贫贱者比富贵者更值得尊敬。《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子产曰:‘良工心裁,必得良弓焉。取弓者何?将弦之也。’”《礼记·檀弓下》:“孔子蚤作,负手曳杖,逍遥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归。进御者问曰:‘今者见夫子何旷也?’曰:‘吾昔闻诸夫子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之萎乎?’吾未见君子之可爱也。”以上引述的都是一些圣人或智者的言论。他们的言论或行为都表现出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卓越才能。嵇康的评论表明他自己也是一个具有非凡才能的人。
“一死继结缨,孤竹争清标。”这是说即使死了也要保持自己的操守。“结缨”指的是佩带印信。《礼记·檀弓下》:“孟献子葬其妾而死,其臣有要其君者,曰:‘吾有老父及二弟弱在干城之下,请以尸为殉!’孟献子曰:‘孤死在草莽,子尚安归?况有老父二弟乎!’子家曰:‘有父及弟,可谓孝矣!子见钟离意而学之,有慈母之心也;以裘褐终身,不可谓达乎!’”《战国策·秦策四》:“苏秦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