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老才堪将,髡缁意未平。
僧中能结客,禅外又谈兵。
喜听诗家话,多知虏地情。
何当长须发,遣戍国西营。

聪老:指诗人自己。聪,聪明;老,年老。

聪老才堪将:指诗人虽年老但才华仍足可担当。

髡缁:剃度为僧的人。

意未平:心中仍有不平之气。

僧中能结客:在僧人中也能结交朋友。

禅外又谈兵:在谈论佛教教义的同时又能研究军事问题。

喜听诗家话:喜欢听取诗人的诗歌作品。

虏地:对敌人的称呼。

何当长须发:什么时候才能有长长的头发。

长须发:这里比喻年老,指诗人期待能早日归隐山林,颐养天年。

遣戍国西营:派遣到边疆去当兵。

遣戍:被征召到边疆服兵役。国西营,即国西戍,指的是国境之西。

赏析:此诗是诗人晚年所作,表达了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仍希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同时也抒发了对边疆的关切之情。

首联“聪老才堪将,髡缁意未平”,点明诗人年岁虽高但才华依旧,而剃度为僧却仍存壮志未了之意,表达了他对世事的不满和对功名的追求。

颔联“僧中能结客,禅外又谈兵”,描绘了诗人在僧团中结交友人,同时在佛学之外又能涉猎军事知识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博学多识的形象。

颈联“喜听诗家话,多知虏地情”,表达了诗人对诗歌的喜爱以及对边疆地区的了解和关心,展现了他的文学素养和对国家的关注。

尾联“何当长须发,遣戍国西营”,则是诗人对年老体衰后仍希望能为国家效力的期望,也透露出他对边疆战事的忧虑和关注。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世事的不满、对功名的追求、博学多识的形象以及对国家的关注等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