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踞祠前得地,生长石间弃才。
子美咏歌不足,之罘苦招未来。

【注释】

蟠踞:盘踞。祠堂前是一块好地方,但生长的草却弃置一旁。子美:指唐代诗人杜甫,他写过一篇《咏怀古迹》诗,其中有“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的句子。之罘:在山东省烟台市西北黄海之中,相传是秦始皇东巡时驻跸的地方。苦招未来:苦苦地招请不来。

【赏析】

这是杜甫晚年隐居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中,写自己对世事的无奈。

第一句中的“蟠踞”二字,形象地写出了祠堂前的地势,既高又宽。第二句中的“生长石间弃才”,则写出了草的生长环境,即生长在石间,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爱护。这两句诗表面上是说草被抛弃了,实际上是借物喻人,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感慨。

第三句中的“子美”指的是杜甫。杜甫曾在《咏怀古迹》中写道:“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这句诗是杜甫对历史的一种反思,也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杜甫曾感叹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登楼》)他深知自己的一生,虽然才华横溢,却一直未能得到重用,只能在诗中寄托自己的情感。

第四句中的“之罘”是指山东蓬莱阁附近的一个地名。这里借指秦始皇。杜甫曾在《咏怀古迹》中写道:“秦皇东游出汉关,树旗西上拂云山。荒祠空墓行人尽,白骨幽魂千里还。”这句诗是对秦始皇东游的描写,也表达了杜甫对秦始皇的不满和批评。

整首诗通过对草的生长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感慨。同时,通过引用杜甫的诗句,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深度,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