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色映花春岸北,人家临水画桥南。
回舟欲向东城望,恰似清溪玉镜潭。

【注释】

湖上口号三首:乐府《鼓吹曲辞·梁州行》有“春歌”,即《子夜吴歌》。此为其中的第三曲。

柳色映花春岸北,人家临水画桥南。

柳树的颜色映衬着花朵,春天的岸边景色在北面;人家依傍着水边,画桥在南面。

回舟欲向东城望,恰似清溪玉镜潭。

船儿回转,准备向东城里眺望,它倒映在水面上如同一面明亮的明净的镜子一般。

【赏析】

这是一首写游春的诗,是作者于元和十年(815年)二月从江州司马任上被贬至忠州刺史时的作品。诗人以清新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全诗语言平易自然,不事雕琢,意境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句“柳色映花春岸北”写春天的景色,春日里的柳树和鲜花相映成趣,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第二句“人家临水画桥南”写的是诗人自己站在船上看到的景致。诗人的视线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由宏观到微观,由静态到动态,由外向内,由实而虚,由物到我,由大而小,由粗犷到细腻、柔美,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把一个宁静和谐的春日景象刻画得十分传神。

第三句“回舟欲向东城望”,写的是诗人回到船上时的情景。诗人的视线又由近及远,由小及大,由微观到宏观,由局部到整体。第四句“恰似清溪玉镜潭”则进一步把整个画面推向高潮。诗人的视线又由实到虚,由大到小,由动转静,由局部到整体,由微观到宏观。诗人的目光从水中的船影移到了河中的清溪,再从清溪移向西城的玉镜潭。最后,船影与玉镜潭融为了一体,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圆。这种写法既使读者看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画面,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这首诗的语言朴素、平易,没有过多的修饰和雕琢。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层次更加分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