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石屏记,寻幽到水涯。
老人相问答,属意在岩花。
江海浮天阔,山林去国赊。
草茅最深处,认作野人家。
【译文】
细细阅读石屏记,寻找幽静到水涯。
老人相互问答,注意力在岩花上。
江海浮天很阔大,山林去国遥远。
草茅最深处,认作是野人家。
【赏析】
王深父《石屏记》为诗人的好友赵师秀所写,其中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对此表示了深深的赞赏,并以此为题材,创作了五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其三:细读石屏记,寻幽到水涯。 老人相问答,属意在岩花。这首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与友人相聚的场景:“细读石屏记”,意为仔细地阅读着朋友赵师秀所作的《石屏记》。“寻幽到水涯”,则描绘了诗人和朋友一同前往山水之间寻找幽静之地的情景。第三四句则是对这种幽静生活的描绘:“老人相问答,属意在岩花。” 这里,“老人”指的是自己和友人,而“属意在岩花生”则表达了他们在山间闲谈时,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岩石上的花上。最后两句:“江海浮天阔,山林去国赊。” 进一步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江海浮天阔”,形容江河海洋浩渺无际,天空广阔无边;“山林去国赊”,则意味着山林远离尘世,仿佛置身于国家之外。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也表达了诗人想要摆脱世俗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愿望。最后两句:“草茅最深处,认作野人家。” 则以草屋为背景,将隐居之地形象化地展现出来:“草茅最深处”,指的就是隐居之所;“认作野人家”,则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简单而宁静生活的认同与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与友人一起寻找幽静之地、欣赏岩花的美好时光,以及对于隐逸生活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