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游桂林,岩洞甲天下。
奇奇怪怪生,妙不可模写。
玉华东西岩,具体而微者。
神功巧穿凿,石壁生孔罅。
玲珑透风月,宜冬复宜夏。
中有补陀仙,坐断此潇洒。
空山茅苇区,无地可税驾。
举目忽此逢,心骇见希诧。
题诗愧不能,行人亦无暇。
玉华洞
忆昨游桂林,岩洞甲天下。
奇奇怪怪生,妙不可模写。
玉华东西岩,具体而微者。
神功巧穿凿,石壁生孔罅。
玲珑透风月,宜冬复宜夏。
中有补陀仙,坐断此潇洒。
空山茅苇区,无地可税驾。
举目忽此逢,心骇见希诧。
题诗愧不能,行人亦无暇。
【注释】
- 玉华:指桂林的象鼻山。
- 岩洞:指漓江两岸的溶洞和石灰岩洞穴。
- 奇奇怪怪生:形容岩洞的奇特造型和景象。
- 妙不可模写:形容岩洞的美丽景色无法用语言描述。
- 东、西岩:指象鼻山两侧的岩洞。
- 神功巧穿凿:形容人工凿刻的技艺非常高超。
- 石壁生孔罅:形容岩石被凿出孔道。
- 玲珑透风月:形容洞内的景物清晰可见,如风月般美好。
- 补陀仙:指神仙中的一位。
- 潇洒:形容环境清幽宜人。
- 空山:指山洞周围的自然环境。
- 茅苇区:指山洞周边的草地和芦苇地带。
- 心骇见希诧:形容看到这些景象后心情震撼,感到惊奇。
- 题诗愧不能:表示自己无法为这些美景作诗表达敬意。
- 无暇:表示没有时间去欣赏或体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桂林游览玉华洞时所见的景象和感受。诗人首先回忆了上次游桂林的情景,感叹那里的岩洞之美冠绝天下。接着描述了洞中的奇妙景观,表达了无法用言语完全描绘其美丽的遗憾。然后提到了玉华洞的东、西两座岩洞,以及它们的具体特点。赞美了人工凿刻技术之高超,使得岩石上出现了许多孔道,形成了独特的风景。进一步描述了洞内的风景如何与自然景观相互映衬,形成了一个玲珑剔透、美不胜收的世界。最后表达了对这种美丽景象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因时间紧迫而无法深入体验的心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玉华洞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智慧的结合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