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陌犹千里,禅房自一家。
翠深穿小径,红湿动迷花。
络石寒梢乱,攲岩碧干斜。
春江夜来雨,如为洗烟霞。
诗句解析
1 紫陌犹千里,禅房自一家:描述一条紫色的小道延伸千里,旁边有一座禅房独自存在。
- 翠深穿小径,红湿动迷花:形容小路两旁的绿色植被茂密,道路因此被绿色覆盖,同时路边的花朵因雨水而显得更加鲜艳。
- 络石寒梢乱,攲岩碧干斜:描绘络石的枝条因寒冷而交错在一起,岩石上绿色的树枝斜倚在岩壁上。
- 春江夜来雨,如为洗烟霞:春天的夜晚降临时,一场春雨悄然而至,仿佛是大自然用水洗去那些烟雾和云彩。
译文
紫色的道路伸展到千里之外,而在其旁边有一个单独的禅房。
绿意盎然的树木丛中,小路被翠色所覆盖,使得原本宁静的小径变得生机勃勃。
路边的花因为雨水变得更为鲜艳。
络石的枝条因为冷风而相互交织缠绕,岩石上的绿叶倾斜地依附在岩石上。
随着春季的到来,夜晚的细雨悄然洒落,仿佛大自然在用水洗涤着那层薄雾与云雾。
赏析
此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色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独到见解。首句“紫陌犹千里”不仅描述了路途之远,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宽广与深远。第二句中的“禅房自一家”则表达了超脱尘世、心无旁骛的境界,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第三联“翠深穿小径,红湿动迷花”通过色彩的对比和动态的描绘,生动地捕捉了春日里雨后山林的色彩变化和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的“翠深”与“红湿”不仅指植物的颜色,更暗含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
第四联“络石寒梢乱,欹岩碧干斜”通过对络石和岩石的描述,传达了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气的画面。络石和岩石的交错形态,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和谐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性。
最后一句“春江夜来雨,如为洗烟霞”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以生命,将春雨比作一位画家,用春雨清洗着世间的一切,使之焕然一新。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生命更新、净化的象征。整个诗篇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