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半收穫登郊原,攲侧小屋愁夕眠。
是夜大风拔树走,吹倒南壁如崩山。
梦中惊起但呼叫,病仆未动徒豗喧。
驱令燃火遍照燎,瓦甓狼藉满我前。
披衣抱枕欲避去,去此乃是旷野田。
况时风怒尚未息,直恐泾渭遭吹翻。
露坐不免念禾黍,必已刮刷无完根。
六事不和暴风作,尝闻洪范有此言。
昔时大风禾尽偃,上帝盖直周公冤。
方今天子至神圣,惟恐臣下辜其恩。
是何此风乃震作,吹尽秋实伤元元。
有能返风起禾者,亦足表异知所存。
至诚皎洁固不昧,时虽今古同乾坤。
【注释】
秋半:秋天的一半时间。
收穫:收获庄稼。
登郊原:登上郊外的原野。
攲侧:倾斜,侧卧。小屋:简陋的住所。
夕眠:晚上睡觉。
是夜:这一天晚上。
大风:狂风。拔树走:把树都连根拔起。走:行走。
吹倒南壁如崩山:把南面的墙壁吹得如同山崩一般倒塌。南壁:指房屋南面的一面墙壁。
病仆:病重的仆人。未动:还未动弹。徒豗喧:徒增喧闹声。
驱令燃火遍照燎:命令人们点燃火把到处照射。燎:焚烧。
瓦甓:瓦砾,指破碎的砖块、陶瓦等。狼藉:乱七八糟,散乱的样子。
披衣抱枕欲避去,去此乃是旷野田:穿上外衣抱着枕头想要躲避,这里原来是一片荒野田野。去:往,离开。旷野:广阔的田野。
况时风怒尚未息:更何况当时天气还十分暴烈没有停歇。
直恐泾渭遭吹翻:恐怕渭水、泾水的河水都被吹翻了。泾渭:两条河流,在今陕西中部一带。
露坐不免念禾黍:露天坐着也忍不住想念那庄稼。露坐:露天地坐着。
六月不熟:六月份还没有熟成。
必已刮刷无完根:一定已经刮掉了庄稼的根部。刮刷:用刀割取或剥取。
六事不和暴风作,尝闻洪范有此言:这六个方面不相协调,暴风就会发作。洪范:指《洪范》,古代记载五福六极的典籍。
昔时大风禾尽偃:以前大风的时候禾苗全部倒下。
上帝盖直周公冤:上天好像在惩罚周公一样。
方今天子至神圣,惟恐臣下辜其恩:当今圣天子非常神圣,惟恐臣下辜负了他的大恩厚德。
是何此风乃震作,吹尽秋实伤元元:这是什么风会这样猛烈地吹动啊?它把秋天里的果实都吹完了,让老百姓受了很大的伤害。
有能返风起禾者,亦足表异知所存:如果有谁能使旋风停止,重新吹起禾苗来的话,也可以算是表现出他的特殊才能和对百姓的关怀了。
至诚皎洁固不昧,时虽今古同乾坤:真诚纯净光明磊落,虽然古今都是一样的。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秋风之威的古诗。首四句以秋风摧折庄稼的景象,写诗人对秋风的畏惧之情。以下八句写狂风之夜的情景和心情。“是夜大风拔树走,吹倒南壁如崩山”,狂风把树木连根拔起,墙头像山崩塌一样倒塌,形象逼真生动地写出了狂风的威力。“梦中惊起但呼叫,病仆未动徒豗喧”,诗人梦见狂风中被风卷起,惊醒后只能发出呼叫声和呻吟声,而病重的人却一动不动,只有风声嘈杂而已;“驱令燃火遍照燎,瓦甓狼藉满我前”,于是命人点上火把,四处照耀,屋前的瓦砾和碎砖烂瓷到处都是;“披衣抱枕欲避去,去此乃是旷野田”,只好披上衣服,抱着枕头想找个地方躲起来,原来这里是旷野田野,无处可避。这几句将狂风之夜的景象描写得淋漓尽致,使人感到一种恐惧感。“况时风怒尚未息,直恐泾渭遭吹翻”,这时天气仍然十分暴烈没有停歇,简直担心渭水、泾水的河水都被吹翻了;“露坐不免念禾黍”,露天坐着也忍不住想念那庄稼,因为风吹走了庄稼,所以想到自己家中还有未收割的庄稼,心里很着急。最后两句是说,如果有这样的风力能止住的话,那么,谁还能做出这种不同寻常的事情呢?这一句既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自然力的敬畏,又表现了一种渴望这种力量能够平息的愿望。整首诗从风势之猛写到风后的惨状以及自己的恐惧与不安,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充分展现了一个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