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峡喜巉岩,出峡爱平旷。
吾心淡无累,遇境即安畅。
东西径千里,胜处颇屡访。
幽寻远无厌,高绝每先上。
前诗尚遗略,不录久恐忘。
忆从巫庙回,中路寒泉涨。
汲归真可爱,翠碧光满盎。
忽惊巫峡尾,岩腹有穿圹。
仰见天苍苍,石室开南向。
宣尼古庙宇,丛木作帏帐。
铁楯横半空,俯瞰不计丈。
古人谁架构,下有不测浪。
石窦见天囷,瓦棺悲古葬。
新滩阻风雪,村落去携杖。
亦到龙马溪,茅屋沽村酿。
玉虚悔不至,实为舟人诳。
闻道石最奇,寤寐见怪状。
峡山富奇伟,得一知几丧。
苦恨不知名,历历但想像。
今朝脱重险,楚水渺平荡。
鱼多客庖足,风顺行意王。
追思偶成篇,聊助舟人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比如本题“先翻译后分析”,要求考生先翻译诗句,然后结合诗句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

①“出峡”:从峡谷中出来。②“巉岩”:形容山石险峻陡峭。③“平旷”:形容地势平坦开阔。④“澹无累”:形容心境淡泊,无忧无虑。⑤“遇境即安畅”:指遇到美好的景色就感到愉快。⑥“东西径千里”:指走东走西的路程有千里之遥。⑦“胜处颇屡访”:指美好的风景多次游览。⑧“幽寻”:在深山中寻访。⑨“高绝”:指高山绝顶。⑩“遗略”:遗漏之处。⑪“不录久恐忘”:担心自己忘记了前诗的内容。⑫“巫庙回”:巫山神女庙。⑬“寒泉涨”:指巫山神女的庙前寒泉涨潮。⑭“汲归真”:汲水回家,喻返家之意。⑮“翠碧光满盎”:形容水清澈碧绿。⑯“忽惊”:突然吃惊。⑰“穿圹”:穿过墓穴。⑱“天苍苍”:天空广阔无边。⑲“石室开南向”:石头砌成的庙宇,南面敞开。⑳“宣尼古庙宇”:孔子的古庙。㉑“丛木作帏帐”:用树木编成帘子。㉒“铁楯横半空”:铁制的栏杆横放在半空中。㉓“下有不测浪”:下面是汹涌澎湃的大江。㉔“石窦见天囷”:岩石间露出天然形成的大圆窟窿。㉕“瓦棺悲古葬”:瓦棺是古代的一种棺材,这里指古人的坟墓。㉖“新滩阻风雪”:新滩被风吹雪所阻。㉗“村落去携杖”:村里的村民都拿着拐杖离去。

【答案】

译文:

走出峡谷我高兴得心满意足,走进峡谷我喜爱那平坦宽阔的道路。我心中没有烦忧和负担,遇到好的环境就心安理得。经过千辛万苦才到达目的地,美好的景致多次游览。在深山中寻访幽静的地方,登上高山俯瞰四周美景。以前写的诗还遗漏了一些东西,如果不记录恐怕会忘记。想起从巫山神女庙回来,路上看到寒冷的泉水上涨。提着水回家,觉得非常可爱,清水清澈碧绿充满一缸。突然听到巫山神女庙的后面,岩石中有穿洞。抬头看见天空辽阔无比,石头砌成的庙宇向南敞开。孔子的古庙,用树木编成帘子遮挡风雨。铁栏横挂在半空里,俯视下方不计其丈。古人谁能建造它,下面有汹涌澎湃的大江。岩石中间显露出来的天然圆形洞穴,瓦棺令人悲叹那是古代人的坟墓。新的滩涂被风吹雪所阻,村子里的百姓都带着拐杖离开。到了龙马溪,茅屋沽村酿美酒。玉虚山后悔没有来,实在是舟人欺骗了我。听说那里的石峰最奇特,我日夜都在想那些怪石奇峰。峡山的山峰富于奇特雄伟的气势,得到了一块石头就足以使人丧命。遗憾的是不能认识这些奇峰异石,只能想象他们的样子。今天我已经脱险重围,楚水的水面变得平缓宁静。鱼多客人宰杀很多,顺风而行船行得很顺畅。追忆往事偶尔写成一首诗,聊助舟人唱歌。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诗,写诗人游览三峡的经历和感受。全诗分为四段,第一段写初入峡谷时的喜悦心情;第二段写进入宽敞平旷的原野时的心情;第三段写游览途中所到之处,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感受;第四段写离开三峡时的情怀和对三峡风光的赞美。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朴素的句式写出了诗人的所见所感。

开头两句点明主题,交代了自己游览三峡的目的和心情。“出入”二字,概括了整个游览过程,也暗寓了诗人的心境。“出峡喜巉岩,入峡爱平旷。”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初入峡谷时的喜悦心情,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三峡山水的无限向往之情。接着,诗人又描绘了自己进入宽敞平旷的原野时的心情:“吾心淡无累,遇境即安畅。”在这里,他的心情变得更加轻松愉悦起来,仿佛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那么和谐,那么令人满足。而接下来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他在游览过程中所遇到的美景给他带来的愉悦心情:“东西径千里,胜处颇屡访。”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他走过了漫长的道路,看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并且经常去游览它们。这两句表达了他对旅途中所见美景的欣赏与留恋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未来行程充满了期待与憧憬。

接下来三句,继续描写他沿途所见到的美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慨与联想:“幽寻远无厌,高绝每先上。”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于更高境界的追求。他不断深入山林之中进行探寻,攀登高山之巅俯瞰四周美景,以此来寻求心灵的净化与升华。同时,他也意识到自然界中有许多未知的事物等待他去发现和探索,因此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渴望。

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描述了他离开三峡时的感慨与思考:“前诗尚遗略,不录久恐忘。”这里的“遗略”指的是作者在前面已经写过的关于三峡的一些诗词作品,而“不录”则意味着他担心自己可能会忘记这些诗词作品。因此,他决定将这些诗词作品记录下来以备日后回顾参考。然而,他又担心自己可能无法完全记住这些诗词作品的内容和意义,于是便选择了将其遗忘的方式来加以处理。这种态度既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意识,也反映了他对个人记忆与知识的局限性的认识与反思。

最后两句,则是对整首诗的主题进行总结与概括:“忆从巫庙回,中路寒泉涨。”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当他回忆起曾经去过巫山神女庙时的情景时,便发现路上的寒泉正渐渐升高。这里,诗人通过回忆巫山神女庙的场景来表达自己对于那段经历的感受与回忆。同时,他也通过对寒泉逐渐升高的描述来表达自己对于旅途中所见美景的怀念与留恋之情。

这首诗采用了简洁的语言和朴素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同时又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来展现诗人的内心世界。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和人生观念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