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凉荆门西,泉水谁为泄。
发源虽甚微,来意不可折。
平铺清池满,皎皎自明澈。
甘凉最宜茶,羊炙可用雪。
炎风五月交,中夜吐明月。
太守燕已远,青嶂空嵲嵲。
泉上白发翁,来饮杯馔阙。
酌水自献酬,箕踞无礼节。
区区游泉人,常值午日烈。
回首忧重城,赏玩安能彻。

【注释】

荆门:古地名,今湖北宜都县西北。张都官:名维见,当时为襄阳(治所在今湖北襄樊)刺史。惠泉:在襄阳城东门外,水味甘凉。

发源虽甚微,来意不可折:泉水虽然细小,但来势却很汹涌。

平铺清池满,皎皎自明澈:清澈的泉水像平铺开的水布一样洒满整个水面,洁白明亮,十分清澈。

羊炙可用雪:用羊脂烤制的肉可以用雪花来形容它的香味。

炎风五月交,中夜吐明月:五月里热风阵阵,到半夜时分,天上又出现了明亮的月亮。

太守燕已远,青嶂空嵲嵲:太守离开后,山岭上只剩下孤独的老人和空荡荡的青石峰。

酌水自献酬,箕踞无礼节:老人端起酒水自斟自饮,毫无礼节可言。

区区游泉人,常值午日烈: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游子,常常在烈日下奔波。

回首忧重城,赏玩安能彻:回头看看那重重的城池,我怎么能玩得开心呢?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时作者任襄阳刺使,张都官即作者的朋友、友人张维见。诗人借写惠泉的美景来抒发自己仕途坎坷,宦海浮沉的感慨。

首联点题,以“荒凉”二字领起全篇,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西”,指南面的边陲之地,暗指作者所在的襄阳;也兼指作者的故乡。“谁为泄”,是说这泉水从何处而来,是流经什么地方,还是来自高山深处?诗人没有明确指出,留给读者去想象。

颔联写泉水虽小,但来势汹汹,不可阻挡。这里既写出了泉水的气势,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气势的感受。同时,“来意不可折”也隐含着对朋友的劝解之意。

颈联写泉水清澈透明,洁白如雪。“皎皎”,形容词,形容月光明亮而洁白。“明澈”,形容词,形容泉水清澈见底。这里既描绘了泉水的美丽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尾联写诗人看到朋友离去,心中不禁涌起了思乡之情。“忧重城”,是说诗人心中充满了忧虑。“赏玩”,是说诗人在欣赏美景时,心情愉悦。最后一句“安能彻”,是说诗人无法彻底摆脱这种忧郁的心情。

此诗以景结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仕途挫折的无奈与感慨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