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防出多欲,欲少防自简。
君看山中人,老死竟谁谩。
渴饮吾井泉,饥食甑中饭。
何用费卒徒,取水负瓢罐。
置符未免欺,反覆虑多变。
授君无忧符,阶下泉可咽。
【注释】:
- 多防出多欲,欲少防自简:《庄子》有云:“多欲则贪慕富贵,少欲则知足寡忧。”这是说欲望越多越会生出更多的欲望,而欲望越少反而能知足常乐。
- 君看山中人,老死竟谁谩(miǎn):你想想山里的人们,他们一辈子都在山里过着艰苦的生活,最后却不知道谁是他们的“主人”或“恩主”。这句话是说,他们一辈子都在山里过着艰苦的生活,最后不知道谁是他们的“主人”或“恩主”。
- 渴饮吾井泉,饥食甑中饭:渴了就喝我的井水,饿了就吃我的饭碗。
- 何用费卒徒,取水负瓢罐:为什么要让士兵白白地去取水,还要背上瓢和罐子呢?
- 置符未免欺,反覆虑多变:放置符咒难免被欺骗,反复考虑变化无常。
- 授君无忧符,阶下泉可咽:《论语》有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里的意思是,我给你一个无忧的符咒,你可以在台阶下的小溪边喝水。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调任杭州知州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百姓生活的关心和对官员贪婪行为的不满。全诗以泉水为喻,通过对比泉水和井水的优劣,揭示了官员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不顾百姓死活的丑恶行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关切和对官员腐败的强烈谴责。
首句“多防出多欲,欲少防自简”,意指欲望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更多的欲望;欲望越少,就能更加知足常乐。这是对人生的一种哲理性思考,也是对人性的一种深刻洞察。
接下来两句“君看山中人,老死竟谁谩”,则是以山中人为例,告诫人们不要过于贪婪,否则最终可能一无所有。这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深刻理解。
第三句“渴饮吾井泉,饥食甑中饭”,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阐释,强调即使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也要坚守初心,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比泉水和井水的品质,进一步揭示了官员们的贪婪本性。他们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动用士兵去取水,还要背负沉重的负担。这种贪官污吏的现象在现实中比比皆是,令人痛心疾首。
最后两句“置符未免欺,反覆虑多变”,则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与升华。这里的“反覆”一词,既指官员们在治理国家时的种种矛盾与冲突,又暗含了他们的心思多变、难以捉摸的特点。因此,与其给他们过多的信任与期望,不如让他们自食其果。
结尾“授君无忧符,阶下泉可咽”,则是对整首诗的收束与点睛之笔。这里的“无忧符”并非真正的符咒,而是寓意着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与安慰。而“阶下泉可咽”则形象地描绘了泉水清冽而甘甜的特点,同时也象征着作者对于清廉为民的期望与追求。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生动的语言表达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苏轼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华,更体现了他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