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食不穿囷,溪饮不盗盎。
嗟𪕋独何罪,膏血自为罔。
阴阳造百物,偏此愚不爽。
肥痴与瘦黠,禀受不相髣。
王孙处深谷,小若儿在襁。
超腾避弹射,将中还复枉。
一朝受羁緤,冠带相宾飨。
愚死智亦擒,临食抵吾掌。
【注释】
- 次韵:是宋诗中一种写作手法,即和他人之作,如《次韵子瞻竹𪕋》就是苏轼的一首和韵诗。
- 穿囷:穿,穿过,囷(qūn),盛谷的圆顶大罐。
- 盗盎:盗,偷窃,盎,盛水的圆形瓦器。
- 膏血自为罔:指蚂蚁在寻找食物时,会用自己的血液来标记路径。
- 阴阳:指天地、昼夜、男女等对立的事物。
- 偏此愚不爽:指万物都遵循着自然的规律。
- 肥痴与瘦黠:比喻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点不同。
- 王孙:贵族子弟。
- 深谷:比喻隐居之地。
- 超腾避弹射:超,飞越;腾,跳跃;弹射,指用弹弓射杀动物。
- 将中还复枉:指被射中的箭又重新射中了目标。
- 冠带相宾飨:指穿着华丽的服饰,互相宴请。
- 愚死智亦擒:比喻愚蠢的人死去,智慧的人也被捉住。
【赏析】
这是一首借物抒怀的小诗,通过描绘蚂蚁觅食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命运的思考。
诗的前四句,诗人通过对野食不穿囷、溪饮不盗盎的描绘,展现了自己淡泊名利、清高脱俗的性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不满和厌倦之情。
第五句“嗟𪕋独何罪”,则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感慨。诗人认为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却并未受到他人的伤害,这与那些无辜遭受打击、却无人问津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的六句,诗人通过描绘阴阳造百物、肥痴与瘦黠、王孙处深谷、小若儿在襁等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世间万物、对于人性善恶的独特见解。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境遇的无奈和悲哀之情。
最后四句,诗人通过描绘自己超腾避弹射、将中还复枉、冠带相宾飨等场景,表达了自己对于命运的无奈和感慨。而“愚死智亦擒”一句更是直接指出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无论是聪明伶俐还是愚蠢呆板,最终都会被命运所擒获。
这首诗通过对蚂蚁觅食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对于命运的深沉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