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庭中菊,秋后各已花。
玄霜下苍叶,憔悴同凡葩。
采之或伤生,不采谓我遐。
贵贱讵不然,无已安其家。
萧条陶彭泽,归去随风沙。
自古有如此,我何良叹嗟。
季伦昔富贵,举国称石家。
千金买绿珠,歌舞笑春华。
醉归击珊瑚,恨不穷骄奢。
黄尘洛阳起,里第生桑麻。
仲尼卒旅人,历聘空摧车。
古来竟何为,不见东门瓜。
拟古 其一
煌煌庭中菊,秋后各已花。玄霜下苍叶,憔悴同凡葩。
采之或伤生,不采谓我遐。贵贱讵不然,无已安其家。
萧条陶彭泽,归去随风沙。自古有如此,我何良叹嗟。
注释:
- “煌煌庭中菊”:形容庭院中的菊花色彩鲜艳,辉煌夺目。
- “秋后各已花”:说明菊花到了秋天之后,各自凋零,不再盛开。
- “玄霜下苍叶”:指深秋时节,寒气逼人,霜降之时,苍凉的叶子在玄色的霜降之下显得更加憔悴。
- “憔悴同凡葩”:比喻这些普通的花朵也因为寒冷而变得憔悴。
- “采之或伤生”:采摘菊花可能会伤害到它们的生命。
- “不采谓我遐”:如果不采摘这些菊花,就认为我在远方。这里的“我遐”可能是指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期望或向往。
- “贵贱讵不然”:无论富贵还是贫穷,情况都是如此,没有什么不同的。
- “无已安其家”:没有其他办法了,只能安心于现状。
- “萧条陶彭泽”:描绘出诗人对陶渊明的怀念,陶渊明在彭泽县过着隐居的生活。
- “归去随风沙”:暗示诗人渴望像陶渊明那样,归隐山林,远离尘世的纷扰。
- “自古有如此”:自古以来,这种情况就是如此。
- “我何良叹嗟”:诗人对此感到无奈和叹息。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庭院中的菊花在秋天后凋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对菊花的不同状态的描述,以及采摘与否的选择引发的思考,反映出诗人对生命、自然与个人选择之间关系的思考。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古代文人如陶渊明的提及,表达出对高洁人格和隐居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