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乡不过五十日,世事如云逐段移。
客里念家家念客,归来一似未行时。

【注释】

1.耕堂:泛指读书、研究。

2.杂兴:即杂体诗,内容比较广泛。

3.背乡:离开家乡。

4.五十日:五十天。

5.世事:人世间的事。

6.云:喻世事如云,变幻不定。

7.逐段:逐层递进。

8.念家:怀念家乡。

9.客里:客居他乡。

10.归:归来。

11.一似:像。

【译文】

离家不过五十天,人世间的事情就像流水一般,层层迭起地不断变换着。

在这陌生的异乡,思念家乡的人很多;而身在客中,又时时想着回家。

回来之后觉得好像还没有离开过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

【赏析】

《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一首七言绝句,作于作者赴扬州任功曹参军途经长江时。此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二句为世所称颂。全诗四句,皆用自然景物发端,写景叙事,浑然一体。前两句写自己与友人同访李凝,不遇,只得怅然而归;后两句写自己独游所见,抒写了自己的孤寂心境和对名利场中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感受。

首两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点出题目中的地点,交代了探访的对象和时间。贾亭在杭州西湖孤山西侧,是诗人经过的地方。“贾亭”是地名。这里暗寓诗人的名字——贾岛(字浪仙)。

“孤山寺北贾亭西”,点出了探访的对象和时间,也交待了地点。贾亭在孤山之西,是贾岛经过此地。

“水面初平云脚低”,描绘了江南春行的景象:春雨刚刚停歇,湖面的水波因雨后的太阳照耀反射出的粼粼波光而显得格外清澈;远处的小山、树木和小亭子上的白云被雨水洗刷得更加洁净明艳;近处的湖水和堤岸上柳树垂垂下的嫩绿叶芽,以及岸边长满碧绿草色的草地,都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

第三四句“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诗人来到古庙的松林边找了一个老翁问道:“和尚哪里去了?”那老翁说:“师傅今天到山里去采药了!”这时天色已晚,诗人只好怏怏不乐地离开了寺庙。这首诗描写诗人在孤山寺庙旁的小路上漫步时的所见所感。

“童”是小鬼或小孩子的意思。“言师采药去”一句是说老翁告诉诗人师傅已经出门去了,没有见到。这一句看似简单的叙述,实际上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感情色彩。诗人在寺庙里找不到可交谈的朋友,就向庙里的小沙弥打听和尚的情况。“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从这一问答语中表现出诗人对佛教的虔诚态度和清高自傲的性格特点。“言师”二字表明了与僧人之间的主仆关系;“师”字表明了彼此之间的平等关系;“言”字又表明了双方之间亲切友好的关系。“言”字在这里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下句紧密衔接。同时,这也说明了诗人在寺庙里找不到可交谈的朋友,只好向庙里的小沙弥打听消息。

第五六句“天寒白屋贫, 卖刀买酒喝。”诗人看到寺庙周围的山野间房屋不多,炊烟袅袅升起,感到十分寒冷,于是感叹道:“真是贫穷啊!”接着诗人又想到要卖掉自己平时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刀来换取美酒,以解饥渴,表现了他对穷困生活的无可奈何。

最后两句“仰面叹君恩, 一生将不复。”诗人仰望着天空,深深地叹了口气。这叹息中包含着对佛祖的感恩、对朋友的怀念、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个人前程的忧虑。诗人感慨万分,觉得自己一生都将无法回到故乡,再也回不到从前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中去!

整首诗语言质朴,平淡中见奇峭。全诗以“思”字贯穿始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和孤独寂寞的情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