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湘北水悠悠,佳处中间冠十州。
楚客离骚收不尽,唐人题跋尚分流。
我来江上重寻日,景入诗中为点头。
【注释】
潭州(今湖南长沙)诗二首其一:湘南和湘北的水总是在流动着,好的风光总是被人们称赞。楚客的《离骚》收不尽这江水的美景,唐人的题跋还在继续流传。我来江边寻找那美好的风景,看到美丽的景色情不自禁地点头。
【赏析】
此是诗人重游湘江时的即景抒怀之作。首联写景,以流水作比,写湘水之长、水流之缓;颔联写情,用典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无限热爱;颈联写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尾联写意,通过自己的动作表现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之情。
首句“湘南湘北水悠悠”一句,是全诗的开篇,也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湘南”“湘北”指湖南省境内湘江中游地区。湘江从南到北,贯穿湖南,流经许多城市。诗人把这一带称为“湘南”和“湘北”,既突出了地理位置的优越,又写出了这一带河流的源远流长。“悠悠”,形容水流舒缓、悠扬。诗人说“湘南湘北水悠悠”,就是赞美湘江源头至下游的广大河域,它像一条巨龙,蜿蜒曲折,穿山越岭,奔流入海。
“佳处中间冠十州”一句,诗人将视线由湘江移向四周,他发现湘江的流域内有许多名胜古迹,而其中最美的当属洞庭湖。洞庭湖位于湖南北部与湖北南部交界处,是长江中游的一个重要湖泊。洞庭湖周围群山环绕,湖水碧绿,湖中白鹭翩翩,渔舟点点,一派江南水乡景色。诗人赞叹道:“洞庭湖畔,美景如画,真是人间仙境。”同时,他也为能身处如此优美的环境中感到无比自豪。
第三句“楚客离愁收不尽”一句,诗人将目光转向历史人物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忠臣,因遭奸臣排挤而被流放。他在流放过程中深感国家的危难和自己的责任,写下了千古传颂的《离骚》。然而,尽管诗人深知屈原的遭遇,他却无法完全体会到屈原心中的离愁别绪。因此,当他站在湘江畔,望着滔滔江水时,不禁产生了一种共鸣:自己虽然身处异乡,但心中仍然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这种情感如同江水一般,永远无法排遣。
第四句“唐人题跋尚分流”一句,诗人将视线再次转向历史文化。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之一,许多著名的诗人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在这些诗句中,有许多都是描绘湘江美景的佳作。例如,唐代诗人李白曾在《望天门山》中写道:“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湘江的壮丽景色,更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此外,还有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作品都与湘江有关。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唐代诗歌的魅力,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第五句“我来江上重寻日”一句,诗人将思绪拉回到现实之中。他来到江边,看着阳光洒在江面上,心中不禁感慨万分。此时,他想起了曾经在家乡度过的日子,那时的他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如今,他已经远离家乡多年,只能在这片大地上寻找那些美好的回忆。然而,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忘不了家乡的美好时光和亲人的关爱。因此,他决定重新踏上寻梦之旅,去寻找那个曾经陪伴着他成长的地方。
第六句“景入诗中为之点”一句,诗人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中,创作了一首新诗。他写道:“我来到这个美丽的江边,看到这如画的景象,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于是,我拿起笔来,将自己对这个美丽江边的感悟融入到诗句之中,创作出了这首新的诗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这首诗是诗人在重游湘江时的即兴之作,通过赞美湘江的美丽景色和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深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