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为浮来海莫沈,萧梁曾此布黄金。
梵僧亲指耆阇路,帝女归传达磨心。
地控好峰排万仞,涧馀流水落千寻。
灵踪断处人何在,日夕云霞望转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浮槎山二首》。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浮槎山,
浮来山(今江苏句容),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北。

山为浮来海莫沈,
这座山被命名为“浮槎山”,因为它位于浮来的海上,所以叫做“浮来”。
萧梁曾此布黄金,
南朝萧梁时期(公元502-557年),这里曾经开采金矿,因此有“黄金”之说。
梵僧亲指耆阇路,
佛教徒(梵僧)亲自指着通往耆阇那的道路。耆阇那在古印度是一个地名,与佛教有关。
帝女归传达磨心,
皇帝的女儿回到唐朝的都城长安(即长安城)。
地控好峰排万仞,
山峰高耸,仿佛能控制整个地形。
涧余流水落千寻,
涧水从高处流下,落差很大,好像要落入深渊。
灵踪断处人何在,
当山峰断裂之处,人们到哪里去了呢?
日夕云霞望转深,
太阳落山后,天空中的云彩和霞光变得越来越深。

赏析:
李商隐的这首《浮槎山》描绘了浮来山上的景色和历史,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诗中通过描述浮来山、耆阇那、唐帝女等元素,以及山川的壮丽和云霞的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历史的沧桑。同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提及,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