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处如何论浅深,应之于手得于心。
方圆不用机谋力,长短休将语默寻。
一斧便成真活计,三思始就费光阴。
山僧直截重重说,须信真鍮不博金。
这首诗的作者是佚名,创作于宋代。
我们来解析诗句的含义:
- “妙处如何论浅深,应之于手得于心。”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事物本质的领悟和理解。这里的“妙处”指的是事物的本质或真谛,而“论浅深”则是指对事物的理解和评价。诗人认为,真正的理解不在于表面的层次或者深度,而在于能否真正地把握到事物的本质。这体现了诗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和探索精神。
- “方圆不用机谋力,长短休将语默寻。” 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真理的认识和追求。这里的“方圆”和“长短”分别代表了事物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本质。诗人认为,真正的理解和认识不在于运用智谋、耗费精力,也不在于通过语言和沉默去寻找答案。相反,真正的理解应该源于内心的感悟和体验,是自然而然的领悟和理解。
- “一斧便成真活计,三思始就费光阴。”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的思考。这里的“真活计”指的是真正的解决方法或者生活的智慧,而“三思”则是指深思熟虑的过程。诗人认为,在面对问题时,如果能够迅速地做出决策,那么可能会错过一些更好的解决方法;而如果过于犹豫和迟疑,则可能会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诗人强调了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谨慎思考、快速决断的重要性。
- “山僧直截重重说,须信真鍮不博金。” 这句诗则是对诗人自己修行和生活态度的总结和反思。这里的“山僧”指的是隐逸的僧人,而“直截”表示直接明了的态度。诗人认为,真正的修行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和表象,更重要的是内在的修炼和悟性。只有真正懂得了佛法的本质,才能在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智慧和启示。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于真理、方法和生活态度的思考和探索,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他鼓励人们在面对问题时要勇于思考、果断决策,同时也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悟性的培养。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