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三三不失宗,迥迢千圣数难穷。
金刚脑后全轩露,叠叠青山锁翠空。
注释:前后三三,指的是前后三重天。宗,指道、理。迥迢千圣,指的是众多的圣人。金刚脑后全轩露,指的是佛祖的头光,如同金刚脑后一般,全部都是金光。叠叠青山锁翠空,指的是层层的山峦都被翠绿的颜色所笼罩。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佛教中的“三身法”以及“三重天”、“五智观”等概念,赞美了佛教教义的博大精深和神秘莫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敬仰之情。
前后三三不失宗,迥迢千圣数难穷。
金刚脑后全轩露,叠叠青山锁翠空。
注释:前后三三,指的是前后三重天。宗,指道、理。迥迢千圣,指的是众多的圣人。金刚脑后全轩露,指的是佛祖的头光,如同金刚脑后一般,全部都是金光。叠叠青山锁翠空,指的是层层的山峦都被翠绿的颜色所笼罩。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作品。诗中通过描绘佛教中的“三身法”以及“三重天”、“五智观”等概念,赞美了佛教教义的博大精深和神秘莫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佛教的敬仰之情。
咄!这枯槁形容,平生太煞揭斗。 电光石火之机,两舌一还无口。 真截根源不肯谈,爱引禅徒荒草走。 注释: 嗟叹这枯瘦的身形,一生太过执着于争斗。 闪电般迅速的变化,双舌一动便收回,不再说话。 深藏不露地切断了根源,不愿谈论此事,却引导禅宗弟子走向错误的道路。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禅宗人物的诗作。通过对禅人的形象刻画和对其行为的评价,诗人表达了对禅宗修行方式的质疑和反思。 首句“咄这枯槁形容
注释:禅人是和尚,真非真,伪非伪,圆眼横眉,丑唇平鼻,图画自难。同思量,何处是月笼松顶兮鹤梦初醒,雪覆芦花兮鹭寒不睡。 赏析: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频,题目为《禅人写师真求赞 其二》,全诗共八句,每句都有其独特的含义。 首二句“禅人写师真求赞,真非真,伪非伪”意为禅师写的师真求赞,真不是真的,伪也不是真的。这里的“真”和“伪”都是形容词,用于形容事物的真假、善恶、美丑等。
释子淳的《颂古一 一首·道合平常绝异端》是一首表达对自然规律和人生道理理解的诗句。下面将逐一解析: - 诗句原文: 道合平常绝异端,行人何必历艰难。 从今莫信孙膑卜,龟壳无灵不用钻。 - 译文解释: 1. “道合平常绝异端”:意指事物的本质或道理是普遍而平常的,与那些离奇古怪的事物相去甚远。这里的“异端”指的是那些非主流或与众不同的思想、行为。 2. “行人何必历艰难”
【注释】: 寄形:指寄托形体。 眉目分明:形容人的容貌端正。 祇得八成:衹有八成。 闻名兮不如见面,见面兮不如闻名:听说某人很好,还不如亲自见到此人。 霜天月满:比喻人年老。 海门潮落:比喻人去世。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四句,内容浅显易懂。第一句写禅人写师真求赞,第二、三句写对师真人的赞叹和评价,第四句写闻其名而不见其人,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之情
【注释】 灵然:形容心地清净。都卢:指佛门,三界都卢,即佛教的“三界”。一点心:一念心。槛外桃花春蝶舞:门外桃花盛开,有春蝶飞舞。门前杨柳晓莺吟:门外的杨柳在清晨被鸟儿唤醒。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佛家境界相结合的诗。诗人以“桃”“柳”等自然景物为线索,表现了作者对佛理的理解和感悟。 首句“灵然不涉古来今”,表达了诗人心境清静,超脱世俗的境界;第二句“三界都卢一点心”
【注释】 四海:全国,这里指天下。烟尘:指战争的烽火。晏然:平静安定。当轩:对着窗户。寒:冷。大功:指建立大功。赐赏:赏赐奖赏。将军:对高级将领的尊称。顿懒:忽然懒散。 【赏析】 这首诗是颂古一○一首,诗中描写了战乱之后国泰民安的景象,歌颂了那些为国立功的将士们,表现了他们的豪情壮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首句“四海烟尘已晏然”,描绘了战争结束、国家安宁的画面;次句“当轩明月照人寒”,则展现了月色如水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诗句释义 1. 六国清平贺圣年,珠帘高卷月明前。 - 这句表达了在和平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景象宁静美好的意境。 2. 金轮那肯当堂坐,不用丹墀击静鞭。 - 这里使用了象征性的语言,比喻某人或某物不愿意处于显赫的位置,不需要借助暴力手段来维护权威。 译文 在六国清平的时期,庆祝圣年的夜晚,珠帘被高高卷起,月光洒满房间。金轮(比喻)不愿占据显赫的位置
【释义】: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首句“等闲应问岂安排”,意思是说,这世上的事都是自然形成的,没有什么是人为安排的。第二句“一句全提隐显该”中的“一”字,指的是宇宙万物,包括人世间的一切事物。“隐显该”是指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第三句“薄雾依依笼古径”,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薄雾轻轻弥漫,如同一层轻纱笼罩在古老的小径上。这里的“依依”用来形容薄雾缭绕的样子
【注释】 此树:指柳树。“不从天地生”句:柳树生长在地面上,不像高山上的松柏那样能耐严寒。“登山涉水”句:柳树的根须发达,能随地而长,所以它能够适应各种环境的生长。“乱峰前”句:柳树生长在乱石丛中,不妨碍道路,因此可以免于成为路旁的障碍。“为轨则”句:因为乱石丛生,道路崎岖不平,如果没有柳树,就会给行人带来极大的不便。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柳树生命力强,适应性广,能在多种环境中生存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翻译: 1. 珊瑚枝上玉花开:描述了一种美丽的景象,珊瑚树枝上盛开着如同玉石一般的花朵。这里的“珊瑚枝”可能象征着珍贵和美丽,而“玉花”则增添了一层高雅和纯净的意象。 2. 风递清香遍九垓:描绘了花香随风传播,遍布整个空间。这里的“九垓”指的是极高的天空,形容花香之盛和范围之广。 3. 勿谓乾坤成委曲:表达了诗人的一种观点,不应认为世界的一切都显得弯曲或不完美
注释:曹溪是禅宗的源头,源远流长。意识只是徒有其表,不能达到真正的境界。虽然曾经陷入过困境,但是最终还是没有沉沦。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他认为禅宗并非只是一种宗教或哲学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禅宗强调内心的觉悟和自我超越,追求的是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因此,即使面临困境和挫折,也应该保持乐观和坚韧,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理
【注释】: ①颂古一○一首其三十四:颂古一○一首,指唐人张祜的《咏怀诗》,共一○首。此是其中第三十四首。 ②灵明:佛家用语,指佛性。妙圆:佛教称佛性为“妙”,谓其无上、圆满。 ③个中:指心性。非正:不偏于正。 ④宝峰瑞草:佛家语,宝峰指莲花宝座,象征佛之净土;瑞草指灵芝,象征佛之功德。无根蒂:没有依托。 ⑤春功:春天所施功业,这里指人的修行。色自鲜:自然美好。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
注释:父子相逢,他们相见时眼中都流露出喜悦,仿佛在丛生的灵苗中安然行走。如果他们的儿子能像金毛子一样孝顺,那么他必定能够为家庭做出很大的贡献,就像盐梅触动了大羹一样。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父子团聚的场景。诗中的“父子相逢眼倍明”描绘了父子重逢时的欢乐场面,他们的眼中都充满了喜悦和期待。而“灵苗丛里坦然行”则形象地描述了他们在这丛密的灵苗中自由自在地行走的情景,没有拘束,没有压力。接着
《少林续焰事堪可,腊夜梅开雪后枝》是一首描绘冬日少林寺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1. 诗意与注释:这首诗以颂赞古代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诗中提到了少林寺、腊夜梅花和黄蘖,这些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相关的象征物。释子淳,俗姓贾,剑门(今四川剑阁县北)人。幼出家大安寺,弱冠为僧。初参玉泉芳禅师,次扣大沩真如之室,后彻证于芙蓉道楷禅师。 这首诗以颂赞古代为主题
注释: 1. 带角披毛异类身,寒灰枯木眼中尘:这两句诗形容了诗人笔下所描绘的“牛”的形象。带角披毛,指牛身上的斑点和毛发;寒灰枯木,比喻牛身上的皮肤粗糙,像冷灰和枯萎的树木一样。 2. 虽然未曾先师意,争奈临行一著亲:这句诗的意思是,虽然诗人没有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但是在即将离开的时候,却有了一种与老师相似的亲近感。这里的“先师”指的是诗人的老师,“争奈”是表示无奈的语气词
注释:这诗的意思是,我所有的知识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一生空把口胡开。要想穷尽这片虚明之地,七佛前前总不能得到。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诗人以自己为例,指出人们只是一味地模仿别人,没有自己的创新和见解,最终只会陷入困境。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探索的渴望,希望人们能够勇于面对困难,不断追求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