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这枯槁形容,平生太煞揭斗。
电光石火之机,两舌一还无口。
真截根源不肯谈,爱引禅徒荒草走。
咄!这枯槁形容,平生太煞揭斗。
电光石火之机,两舌一还无口。
真截根源不肯谈,爱引禅徒荒草走。
注释:
嗟叹这枯瘦的身形,一生太过执着于争斗。
闪电般迅速的变化,双舌一动便收回,不再说话。
深藏不露地切断了根源,不愿谈论此事,却引导禅宗弟子走向错误的道路。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禅宗人物的诗作。通过对禅人的形象刻画和对其行为的评价,诗人表达了对禅宗修行方式的质疑和反思。
首句“咄这枯槁形容,平生太煞揭斗”,通过“枯槁”一词形容禅人的身形,暗指其内心的空虚和浮躁。而“太煞揭斗”则进一步强调了其过于执着于争斗的性格特点。这里的“叱咄”是一种口语表达方式,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呵斥”或“怒斥”。
颔联“电光石火之机,两舌一还无口”,描绘了禅人瞬间即变、言辞如电如石的特点。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时间比作“电光石火”,突显出其行动迅速、变化无常的特性。同时,“两舌一还无口”则形象地描绘了禅人善于言辞,能够巧妙地应对他人攻击的能力。
颈联“真截根源不肯谈,爱引禅徒荒草走”,进一步揭示了禅人的虚伪本质。他表面上看似追求真理,但实际上却不愿意深入探究问题的根源,只是表面功夫。而且,他喜欢引导其他禅宗弟子走向错误的道路,这种行为更是暴露了他内心的虚伪和狡诈。
尾联“注释:嗟叹这枯瘦的身形,一生太过执着于争斗。闪电般迅速的变化,双舌一动便收回,不再说话。真截根源不肯谈,爱引禅徒荒草走。”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诗人通过对禅人形象的描绘和对其行为的批判,表达了对禅宗修行方式的质疑和反思。他认为,禅宗并非真正的修行之道,而是表面的功夫和虚假的表现。同时,他也警示其他禅宗弟子,不要被表面的功夫所迷惑,要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才能真正获得真理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