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拄杖与拄杖,击木无声。
无拄杖夺拄杖,敲空作响。
还见芭蕉和尚么,莫妄想。

【注释】

偈颂:佛教语。指佛经中的颂词或赞文,多用韵文写成,是梵文Kalā的译音。

有拄杖与拄杖:有两个人分别拿着拄杖(即禅杖)。

击木无声:打鼓的声音。

无拄杖夺拄杖:一个人没有拄杖,却去夺别人的拄杖。

敲空作响:把东西打碎了,发出声响。

还见芭蕉和尚么:还能见到芭蕉和尚吗?

莫妄想:别妄想了!

【赏析】

“有拄杖与拄杖”二句,以物喻人,借击木无声、无拄杖夺拄杖、敲空作响三个比喻,形象地说明,只有悟道的人才能不执著于一切法相和现象,而达到超脱的境界。

“还见芭蕉和尚么?”这问句既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又是对全诗的点睛之笔。“芭蕉和尚”是禅宗中的一个典故。据传,六祖慧能曾在南岳衡山大梵寺说法,因寺中芭蕉叶落声如拍案之声,便说:“吾今说法,犹如锯末落在掌上,若作摩罗迦音,则不得。”后来慧能弟子神秀在北岳恒山弘法,也听到风吹芭蕉叶落的响声,便说是风动,而慧能听后却说:“汝未得法,依此说似有因缘,知离四句,言见妄心。吾但以正法眼观,一切处不住。”可见,“芭蕉和尚”是禅宗中悟道者的代名词。“莫妄想”三字,既是对“芭蕉和尚”的赞扬,也是对那些执迷不悟者的劝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