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识先生真实地,龙门浪里碧崔嵬。
时人着眼这边立,亲切何如到一回。
注释:要认识先生的真实面目,龙门浪里碧崔嵬。当时的人们站在这边,与先生接触一次比一次更亲切。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游览金山寺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郭璞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才华的赞美。全诗通过描绘郭璞在龙门浪里的威武姿态,以及对郭璞的崇敬之情,展现了诗人对这位伟大学者的深深敬意。
要识先生真实地,龙门浪里碧崔嵬。
时人着眼这边立,亲切何如到一回。
注释:要认识先生的真实面目,龙门浪里碧崔嵬。当时的人们站在这边,与先生接触一次比一次更亲切。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游览金山寺后所作,表达了诗人对郭璞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其才华的赞美。全诗通过描绘郭璞在龙门浪里的威武姿态,以及对郭璞的崇敬之情,展现了诗人对这位伟大学者的深深敬意。
注释: - 惠文伯居士请赞:这是一首诗,作者是惠文伯居士。 - 行脚不到庐山:意思是说,作者没有去过庐山。 - 住院只在江浙:意思是说,作者的住所在江浙一带。 - 偏要冷笑诸方:意思是说,作者喜欢嘲笑别人。 - 忘却自家百拙:意思是说,作者忘记了自己的笨拙。 - 讨便宜:意思是说,作者喜欢占便宜。 - 破邪说:意思是说,作者喜欢打破别人的理论。 - 一锥一扎:意思是说,作者喜欢用针尖扎人。 -
【解析】 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诗歌的阅读与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是“格式要求”。然后要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意、情感以及作者的思想观点等。最后按照要求作答。 此题注意以下四点:①翻译时做到信、达、顺,即信:准确,不遗漏;达:表达流畅;顺:符合语境,通顺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注释和赏析: 诗句翻译及注释: 1. 文蔚侍者请赞(文蔚侍者)—— 文蔚是唐代诗人元稹的号,他曾经担任过侍者,这里指文蔚曾为一位侍者。 2. 心粗胆大,少实多虚。(心粗胆大,少实多虚:形容做事轻率,缺乏实际内容,却充满虚幻的想法。)—— 描述一个人在行事时,心态不慎重,做事没有踏实的基础,却常常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3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李攀龙的作品《题画》。 诗句释义: 1. 肋下三拳,拦腮一掌。 肋下三拳:指画家用笔力强劲有力,如同用拳头打在肋骨下方。 拦腮一掌:指画家用笔力强劲有力,如同用手掌拍打着脸庞。 2. 据令而行,谁知痛痒。 据令而行:根据命令行事,形容画家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创作。 谁知痛痒:指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不知道这种力度是否适合自己的作品。 3. 转身一拶验来端,杨岐种草铁心肝。
注释: 1. 不著佛求,不著法求。 译文:不求佛教和佛法。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否定态度,他认为佛教和佛法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 人天眼目,佛祖冤雠。 译文:世人的眼睛,是佛祖的仇敌。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人的看法,认为世人都是佛祖的敌人,他们只看到表面现象,而无法看清本质。 3. 香岩下指南作北,剑池上看楼打楼。 译文:香岩山下向南走,剑池边上楼上看楼下打。 赏析
惠文伯居士请赞 其六 无卓锥之地,有无价之宝。 元不用安排,拈来用恰好。 没人情,佛亦扫。 这般村僧,脱空到老。 译文: 惠文伯居士请我赞美这首诗。 没有一块小地,却有无价之宝。 原本不需要安排,随意使用恰到好处。 没有人的情面,佛也会清扫。 这样的村僧,白白度过了一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无地无物但拥有无价之宝的人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这样的人的不屑和嘲笑
解析 诗句释义 1. 师肇 - 指的是某位名叫“肇”的僧人。 - 师肇首座:指的是该僧人在佛教寺庙中担任首位座主,通常负责主持重要的宗教仪式或讲座。 2. 请赞 - 表示请求赞扬、称赞的意思。 3. 太愚痴 - 形容某人非常愚蠢或者缺乏智慧。 4. 一句子 - 指一句话或一段话,这里可能意味着简单的言语或表达。 - 佛不知:意指佛陀也无法理解或掌握这“一句子”。 5. 临济老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赠惠文伯居士》。全诗如下: 这个贼,无面目。 指东南,看西北。 不住云居,又憎荐福。 自知不解守丛林,永劫甘心入地狱。 注释: - 1. “这个贼”:指的是惠文伯居士,他自称是个盗贼。 - 2. “无面目”:表示他无法面对自己,没有羞愧之情。 - 3. “指东南,看西北”:形容惠文伯居士的行为和态度不定,没有明确的主见。 - 4. “不住云居,又憎荐福”
注释:这是一首描绘汉生佛祖的诗歌。 惠文伯居士请赞 其三 这汉生来无状,佛祖亦难近傍。 趯出金圈栗蓬,开口不在舌上。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属于长庆体诗的一种风格。诗中通过描述汉生的形象,表达了对佛教的信仰和对佛祖的敬仰之情。诗句“这汉生来无状,佛祖亦难近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汉生和佛祖进行对比,突出了汉生的特点和佛祖的威严。“趯出金圈栗蓬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惠文伯执拗,不知道年老已成魔;后两句写惠文伯偏要时时进入自己的卧室,所招来的怪恨者多。最后一句“咄”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感叹,意思是:唉!你真是一个难对付的人啊! 【答案】 是人道渠执拗,不知年老成魔。 偏要时时入室,所招怪恨者多。 阿呵呵,屈指东西谁似它。 咄
【注释】 迢迢:形容距离遥远。萓(zhuō)堂:即堂,指送别的场所。生风兴何极:拄杖生风,形容风很大。兴:兴起。极:尽头,限度。楚天:指长江一带的景色。辽邈(miǎo):辽远,遥远。低:矮小,这里指山不高。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诗人对故国的无限怀念;三四句写送别时的情景;五六句写远游思归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和远游思归之意
瓯闽佛法半生灭,江浙丛林日渐凋。 携手十年如一默,孰云生死不同条。 注释:瓯闽的佛法经历了一半的时间都在变化和消亡,而江浙地区的佛教僧侣们却越来越少了。我们携手度过了十年的时光,就像是默不作声一样,然而谁能说生死之间的差异呢?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僧侣们的深深忧虑。他们认为瓯闽的佛法经历了一半时间都在变化和消亡,而江浙地区的佛教僧侣们却越来越少了。他们携手度过了十年的时光,像是默不作声一样
注释: 相见相从道自亲,妙高峰顶谩因循。 业风忽起波涛恶,一锡飘然到七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送别友人琉书记还长乐为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首句“相见相从道自亲”,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和默契,他们之间有着共同的志向和追求,彼此信任、尊重和支持。这句诗中的“相见”和“相从”都是表示朋友之间的交往和相处,而“道自亲”则强调了他们之间的亲密关系。
注释: 同条端的不是同一条,个个沩山都是水牯牛。 一旦成了这样虫子一样的昆虫,牵犁、拽耙什么时候能休息?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一位名叫光长老的朋友,表达了对他深深的思念和不舍之情。全诗以“一做这般虫豸去”为线索,描绘了光长老被贬谪后的生活状态和心态变化,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祝愿。 第一句“同条端的不是同一条”,意为虽然我们曾经是同一条船上的人,但现在已经分道扬镳。这里的“同条”
诗句原文: 共处十年真岁寒,山边水边相盘桓。 拶倒几回扶不起,未尝说着祖师关。 注释: - “共处十年真岁寒”:表示与鹿野珍禅友一起度过了十年的岁月,这段时间如同寒冬般寒冷但彼此间的情感却更加深厚,形容他们的关系坚如磐石。 - “山边水边相盘桓”:描述了他们在自然美景中相伴,无论是山边还是水边,都能找到他们的身影,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拶倒几回扶不起”:可能意味着在修行的过程中
注释:这首诗是王炎的《送鹿野珍禅友还七闽 其二》,全诗如下: 密庵子的子孙是冤家,疾风过耳第二筹。 笑里一场无折合,不容提掇转风流。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深祝福和期望。 首句“密庵子的子孙是冤家”描绘了一幅紧张、激烈而又充满仇恨的氛围。这里的“密庵子”指的是某种特定的人物或事物,而“子孙”则暗示了这种关系是世代相传的恩怨情仇。诗人巧妙地利用这两个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