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
且道如何是真说,钵盂一日两度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道原所作的偈颂。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真理的坚定信仰和追求。

我们来看第一句“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这里,“日可冷”指的是太阳虽然炙热,但是无法破坏真理;“月可热”指的是月亮虽然清冷,但是无法破坏真理。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强调了真理的不可动摇性。接下来,第二句“且道如何是真说”,提出了一个疑问,即什么是真知呢?第三句“钵盂一日两度湿”,用了一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真理的重要性。

第四句“钵盂一日两度湿”中的“钵盂一日两度湿”是一个典故,出自《涅槃经》。据《涅槃经》记载,有一个名叫摩诃目犍连的人,他的母亲在世时曾向他传授过一种神奇的法门,能使人的钵盂在一天之内被雨水淋湿两次。这个法门就是“摩诃目犍连咒”。后来,目犍连的母亲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母亲,就称这种法门为“钵盂咒”,并一直传承至今。而在这里,“钵盂一日两度湿”则形象地描述了真理的重要性,即真理如同被雨水滋润过的钵盂,无论何时何地都会保持鲜活。

第五句“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继续强调了真理的不可动摇性。这句诗与上一句相互呼应,进一步突出了真理的重要地位。

第六句“且道如何是真说”,再次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如何理解“真说”呢?

第七句“钵盂一日两度湿”中的“钵盂”一词,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钵盂不仅是一个容器,更是一个象征,代表着真理、智慧和觉悟。而“一日两度湿”则意味着真理就像被雨水滋润过的钵盂一样,时刻保持活力和生动。

第八句“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再次强调了真理的不可动摇性。这句诗与前几句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最后一句“且道如何是真说”,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升华。通过对“真说”的定义和解释,诗人传达了一种坚定的信念: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真理始终如一,不可动摇。这是一种对于人生哲理和道德信念的深刻理解,也是对人性和世界的深刻认识。

这首诗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作者深厚的佛学素养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