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得大用现前,直下顿忘知见。
诸见若尽,昏雾不生,大智洞然。

【注释】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七十三:

要取得大作用,直接顿悟而放下一切知见。

所有的知见都消除了,昏昧迷雾就不会产生,真正的智慧就会完全明了。

【赏析】此诗是一首颂赞禅宗顿悟的偈语。禅宗顿悟,就是要求人们直截地顿悟,不要执着于语言文字和概念名相。作者认为,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得到大用。大用,即大智慧、大神通,是指超越世俗、达到最高境界的智慧或本领。

“欲得大用现前”句,强调的是“顿悟”。顿悟不是通过长时间的修证才能获得的,而是一刹那之间就达到了。“现前”,是说这种顿悟马上就显现出来。也就是说,一旦顿悟,就能立刻获得大智慧、大能力,马上发挥作用。这就是“大用现前”。所以,“欲得大用现前”句中,“欲得”就是“希望”,“大用”就是“大智慧”,“现前”就是“立即”。

“直下顿忘知见”句,是说一旦顿悟,就不需要再执着于语言文字和名相概念了。“知见”是佛教用语,指对事物的认知和了解。“知见”在这里,并不是指一般的常识和认识,而是指那些束缚人的知见和执着,包括文字和概念在内的种种束缚。“直下”是说,在顿悟之后,就不需要再从下往上去思考、推理了,而是一下子明白了。这样,“知见”也就被顿然忘却了。

“诸见若尽”句,是说一旦顿悟,就把所有外在的、表面的知识和观念都清除掉了。这些外在的知识和观念,就像一层迷雾,遮挡着人们的眼目,让人们看不见真理。只有当这些外在的知识和观念全部消除时,真理才会显现出来,人们才能真正看清事物的本质。因此,“诸见若尽”就是要把各种表面的东西都清除掉。

“昏雾不生”句,是说一旦顿悟,就再也不会产生愚昧无知的情况了,因为一切都清晰明了了。这里的“昏雾”是比喻,指的是那些使人愚昧无知的东西。一旦顿悟,就没有这些迷惑人的东西了,所以不会再有愚昧无知的情况出现。

“大智洞然”句,是说一旦顿悟,就真正地看到了事物的真相,不再被假象所迷惑了。“大智”是比喻,指真正理解事物真相的智慧。“洞然”就是形容非常清晰明白,没有丝毫疑惑和迷茫的意思。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顿悟的偈语。它强调的是,要想获得大智慧、大能力,就必须直接顿悟,不要执着于语言文字和概念名相。一旦顿悟,就把所有的外在知识都清除掉,看清事物的真相,不再被假象所迷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