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尽宝山宝,全身入荒草。
若是凤凰儿,不向那边讨。
注释:将珍贵的山石全都倾倒,身体融入了荒草。
如果我是凤凰,就不会出现在这里寻找食物。
赏析:这是一首寓言诗,以宝山比喻人的珍贵之处,表达了人应珍惜自己,不要沉沦的道理。
倾尽宝山宝,全身入荒草。
若是凤凰儿,不向那边讨。
注释:将珍贵的山石全都倾倒,身体融入了荒草。
如果我是凤凰,就不会出现在这里寻找食物。
赏析:这是一首寓言诗,以宝山比喻人的珍贵之处,表达了人应珍惜自己,不要沉沦的道理。
注释: - 惠文伯居士请赞:这是一首诗,作者是惠文伯居士。 - 行脚不到庐山:意思是说,作者没有去过庐山。 - 住院只在江浙:意思是说,作者的住所在江浙一带。 - 偏要冷笑诸方:意思是说,作者喜欢嘲笑别人。 - 忘却自家百拙:意思是说,作者忘记了自己的笨拙。 - 讨便宜:意思是说,作者喜欢占便宜。 - 破邪说:意思是说,作者喜欢打破别人的理论。 - 一锥一扎:意思是说,作者喜欢用针尖扎人。 -
【解析】 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诗歌的阅读与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是“格式要求”。然后要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意、情感以及作者的思想观点等。最后按照要求作答。 此题注意以下四点:①翻译时做到信、达、顺,即信:准确,不遗漏;达:表达流畅;顺:符合语境,通顺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注释和赏析: 诗句翻译及注释: 1. 文蔚侍者请赞(文蔚侍者)—— 文蔚是唐代诗人元稹的号,他曾经担任过侍者,这里指文蔚曾为一位侍者。 2. 心粗胆大,少实多虚。(心粗胆大,少实多虚:形容做事轻率,缺乏实际内容,却充满虚幻的想法。)—— 描述一个人在行事时,心态不慎重,做事没有踏实的基础,却常常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3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李攀龙的作品《题画》。 诗句释义: 1. 肋下三拳,拦腮一掌。 肋下三拳:指画家用笔力强劲有力,如同用拳头打在肋骨下方。 拦腮一掌:指画家用笔力强劲有力,如同用手掌拍打着脸庞。 2. 据令而行,谁知痛痒。 据令而行:根据命令行事,形容画家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创作。 谁知痛痒:指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不知道这种力度是否适合自己的作品。 3. 转身一拶验来端,杨岐种草铁心肝。
注释: 1. 不著佛求,不著法求。 译文:不求佛教和佛法。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否定态度,他认为佛教和佛法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 人天眼目,佛祖冤雠。 译文:世人的眼睛,是佛祖的仇敌。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人的看法,认为世人都是佛祖的敌人,他们只看到表面现象,而无法看清本质。 3. 香岩下指南作北,剑池上看楼打楼。 译文:香岩山下向南走,剑池边上楼上看楼下打。 赏析
惠文伯居士请赞 其六 无卓锥之地,有无价之宝。 元不用安排,拈来用恰好。 没人情,佛亦扫。 这般村僧,脱空到老。 译文: 惠文伯居士请我赞美这首诗。 没有一块小地,却有无价之宝。 原本不需要安排,随意使用恰到好处。 没有人的情面,佛也会清扫。 这样的村僧,白白度过了一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无地无物但拥有无价之宝的人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这样的人的不屑和嘲笑
解析 诗句释义 1. 师肇 - 指的是某位名叫“肇”的僧人。 - 师肇首座:指的是该僧人在佛教寺庙中担任首位座主,通常负责主持重要的宗教仪式或讲座。 2. 请赞 - 表示请求赞扬、称赞的意思。 3. 太愚痴 - 形容某人非常愚蠢或者缺乏智慧。 4. 一句子 - 指一句话或一段话,这里可能意味着简单的言语或表达。 - 佛不知:意指佛陀也无法理解或掌握这“一句子”。 5. 临济老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赠惠文伯居士》。全诗如下: 这个贼,无面目。 指东南,看西北。 不住云居,又憎荐福。 自知不解守丛林,永劫甘心入地狱。 注释: - 1. “这个贼”:指的是惠文伯居士,他自称是个盗贼。 - 2. “无面目”:表示他无法面对自己,没有羞愧之情。 - 3. “指东南,看西北”:形容惠文伯居士的行为和态度不定,没有明确的主见。 - 4. “不住云居,又憎荐福”
注释:这是一首描绘汉生佛祖的诗歌。 惠文伯居士请赞 其三 这汉生来无状,佛祖亦难近傍。 趯出金圈栗蓬,开口不在舌上。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属于长庆体诗的一种风格。诗中通过描述汉生的形象,表达了对佛教的信仰和对佛祖的敬仰之情。诗句“这汉生来无状,佛祖亦难近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汉生和佛祖进行对比,突出了汉生的特点和佛祖的威严。“趯出金圈栗蓬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惠文伯执拗,不知道年老已成魔;后两句写惠文伯偏要时时进入自己的卧室,所招来的怪恨者多。最后一句“咄”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感叹,意思是:唉!你真是一个难对付的人啊! 【答案】 是人道渠执拗,不知年老成魔。 偏要时时入室,所招怪恨者多。 阿呵呵,屈指东西谁似它。 咄
【注释】 偈颂(jie song):佛教用语,是佛教徒念诵佛经的诗歌。一百二十三首:指《百丈清规》中的一百零三首偈颂。 百丈:禅宗寺院百丈山大安寺的住持。 耳聋:指耳聋了。 黄檗(bò):指黄檗山大愚寺的住持。 吐舌:意即开口讲经说法。 后代:子孙后代。 破沙盆:打破沙盆,比喻禅僧开悟。 曾:曾经。 漏泄:泄露秘密。 炎天六月飘霜雪:夏天六月里下起霜雪。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句四言诗
【注释】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八十九 世尊三昧,文殊三昧,总在拂子头上。 卧龙才奋迅,丹凤便翱翔。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佛祖的三昧,文殊菩萨的三昧,都在这个拂子上;卧龙刚刚奋发迅疾,丹凤就立即展翅高飞。 此诗是一首偈颂,歌颂佛祖和文殊菩萨的神通广大。“世尊三昧”,“文殊三昧”,是指佛祖和文殊菩萨所修成的三昧,也就是佛门中所说的禅定。佛家认为,通过禅定,可以进入一种特殊境界,达到心身合一
【译文】 打坐入定,入定时打坐。 有利无害,与世俗无关。 老黄檗(一种树名),太憨痴(愚笨)。 深耕浅种少人知。 【注释】 1. 偈颂:佛教语,指唱诵佛经、佛言或佛教故事的诗歌。 2. 打睡:即静坐入定,是一种修行方法。 3. 坐禅:指通过冥想、打坐等方式达到心无杂念的境界,是佛教修行的一种方式。 4. 有利无利:即得道与不得道,得道即得正果,不得则仍在六道轮回之中。 5. 不离行市
【注释】 灵隐开炉:灵隐寺烧香拜佛。灵隐,杭州灵隐山,佛教名胜古迹,为江南第一丛林。开炉,指燃香点烛,烧香拜佛。 火种全无: 指佛教中的“心火”已灭,修行无路可通。 将无作有: 指把不存在的当作存在了。 孰辨精粗: 谁能够分辨出是精是粗。 乌藤:即乌鸦藤,传说中能飞天的黑藤。 劈脊搂:形容乌藤像人一样张开嘴巴。 嘴卢都:指乌鸦的叫声。 【赏析】 此诗写佛门清规戒律之严,修行之人不能随意妄为
【注释】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其九十四: 东过西,西过东,主中宾,宾中主。 大地全收,千差一,打鼓普请看,通身是泥土。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东方走过又西方过来,中间的和边沿的相互转换;大地被完全收拢,千差万别的一切都统一起来;敲鼓请客来观看,全身都沾满了泥巴。 这首诗是一首佛教偈语,用形象的语言说明万物平等的道理。“东过西西过东”,表示事物在空间上的相互转换。“主中宾宾中主”
诗句释义 1 仰面不见天,低头不见地。:描述一种无法看见天空或地面的状态,可能暗示着某种心境或环境使得视线受限或迷失方向。 2. 眉毛在眼上,鼻孔里出气。:形象化描述,将眉毛比喻为“眼上”,而将呼吸比喻为从鼻孔中进出,增加了语句的形象性和趣味性。 3. 易分雪里粉,难辨墨中煤。:通过对比易与难,形容区分事物时的难度,强调了某些事物的相似性使得分辨变得困难。 译文 抬起头看不见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