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
回首烟波里,渔歌过远村。
注释:
云散开后天空显得格外宽广,叶子落下后就会回归到它的根上。
回头看看那些烟雾缭绕的江面,渔歌在远处飘过村落。
赏析:
这首《颂古二十五首·其十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全诗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云开空自阔,叶落即归根。
回首烟波里,渔歌过远村。
注释:
云散开后天空显得格外宽广,叶子落下后就会回归到它的根上。
回头看看那些烟雾缭绕的江面,渔歌在远处飘过村落。
赏析:
这首《颂古二十五首·其十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全诗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注释: - 惠文伯居士请赞:这是一首诗,作者是惠文伯居士。 - 行脚不到庐山:意思是说,作者没有去过庐山。 - 住院只在江浙:意思是说,作者的住所在江浙一带。 - 偏要冷笑诸方:意思是说,作者喜欢嘲笑别人。 - 忘却自家百拙:意思是说,作者忘记了自己的笨拙。 - 讨便宜:意思是说,作者喜欢占便宜。 - 破邪说:意思是说,作者喜欢打破别人的理论。 - 一锥一扎:意思是说,作者喜欢用针尖扎人。 -
【解析】 题干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考查诗歌的阅读与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是“格式要求”。然后要理解诗歌大意,把握诗意、情感以及作者的思想观点等。最后按照要求作答。 此题注意以下四点:①翻译时做到信、达、顺,即信:准确,不遗漏;达:表达流畅;顺:符合语境,通顺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共四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注释和赏析: 诗句翻译及注释: 1. 文蔚侍者请赞(文蔚侍者)—— 文蔚是唐代诗人元稹的号,他曾经担任过侍者,这里指文蔚曾为一位侍者。 2. 心粗胆大,少实多虚。(心粗胆大,少实多虚:形容做事轻率,缺乏实际内容,却充满虚幻的想法。)—— 描述一个人在行事时,心态不慎重,做事没有踏实的基础,却常常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3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李攀龙的作品《题画》。 诗句释义: 1. 肋下三拳,拦腮一掌。 肋下三拳:指画家用笔力强劲有力,如同用拳头打在肋骨下方。 拦腮一掌:指画家用笔力强劲有力,如同用手掌拍打着脸庞。 2. 据令而行,谁知痛痒。 据令而行:根据命令行事,形容画家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创作。 谁知痛痒:指画家在创作过程中,不知道这种力度是否适合自己的作品。 3. 转身一拶验来端,杨岐种草铁心肝。
注释: 1. 不著佛求,不著法求。 译文:不求佛教和佛法。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否定态度,他认为佛教和佛法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 人天眼目,佛祖冤雠。 译文:世人的眼睛,是佛祖的仇敌。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人的看法,认为世人都是佛祖的敌人,他们只看到表面现象,而无法看清本质。 3. 香岩下指南作北,剑池上看楼打楼。 译文:香岩山下向南走,剑池边上楼上看楼下打。 赏析
惠文伯居士请赞 其六 无卓锥之地,有无价之宝。 元不用安排,拈来用恰好。 没人情,佛亦扫。 这般村僧,脱空到老。 译文: 惠文伯居士请我赞美这首诗。 没有一块小地,却有无价之宝。 原本不需要安排,随意使用恰到好处。 没有人的情面,佛也会清扫。 这样的村僧,白白度过了一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无地无物但拥有无价之宝的人的生活状态。诗人通过对比和讽刺的手法,表达了对这样的人的不屑和嘲笑
解析 诗句释义 1. 师肇 - 指的是某位名叫“肇”的僧人。 - 师肇首座:指的是该僧人在佛教寺庙中担任首位座主,通常负责主持重要的宗教仪式或讲座。 2. 请赞 - 表示请求赞扬、称赞的意思。 3. 太愚痴 - 形容某人非常愚蠢或者缺乏智慧。 4. 一句子 - 指一句话或一段话,这里可能意味着简单的言语或表达。 - 佛不知:意指佛陀也无法理解或掌握这“一句子”。 5. 临济老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贯休的《赠惠文伯居士》。全诗如下: 这个贼,无面目。 指东南,看西北。 不住云居,又憎荐福。 自知不解守丛林,永劫甘心入地狱。 注释: - 1. “这个贼”:指的是惠文伯居士,他自称是个盗贼。 - 2. “无面目”:表示他无法面对自己,没有羞愧之情。 - 3. “指东南,看西北”:形容惠文伯居士的行为和态度不定,没有明确的主见。 - 4. “不住云居,又憎荐福”
注释:这是一首描绘汉生佛祖的诗歌。 惠文伯居士请赞 其三 这汉生来无状,佛祖亦难近傍。 趯出金圈栗蓬,开口不在舌上。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属于长庆体诗的一种风格。诗中通过描述汉生的形象,表达了对佛教的信仰和对佛祖的敬仰之情。诗句“这汉生来无状,佛祖亦难近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汉生和佛祖进行对比,突出了汉生的特点和佛祖的威严。“趯出金圈栗蓬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惠文伯执拗,不知道年老已成魔;后两句写惠文伯偏要时时进入自己的卧室,所招来的怪恨者多。最后一句“咄”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感叹,意思是:唉!你真是一个难对付的人啊! 【答案】 是人道渠执拗,不知年老成魔。 偏要时时入室,所招怪恨者多。 阿呵呵,屈指东西谁似它。 咄
诗句原文: 颂古二十五首 其十八 夫子不识字,达磨不会禅。 大唐天子国,依旧化三千。 译文解释: 这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圣贤和唐朝皇帝的赞美之情。"夫子不识字,达磨不会禅"意味着孔子(夫子)虽然不懂文字,但仍然能传授智慧;达磨(达摩)虽然不会修行禅,却能留下禅宗的真谛。 "大唐天子国,依旧化三千"则是说唐朝的皇帝治理国家有方,教化深远。 关键词注释: - 夫子:指孔子
【注释】: 颂古:佛教语,颂赞古代佛祖的言行。 赵州吃茶去:唐代赵州(赵州从谂)和尚曾对来请教的人道:“吃茶去。”意思是“请喝茶去吧”,意谓不传教法,后用以讥讽那些空谈佛理而不实行的人。 乃知非:才知道不是。乃,才;知,知道;非,错误。 佛也不堪做:指佛祖也不能忍受。不堪,承受不了。 【赏析】: 这首诗是说,赵州吃茶而去,毒蛇横在路上,只有踩上去才能知道路不是那样走的,否则连蛇都不敢走
【注释】 颂古: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多用来称颂前代的贤人或事物。二十五首:本篇共五十二句,分作二十组,每组五句,为一颂;第二、三组各四句,为二颂;第四组两句,为三颂;第五组三句,为四颂。 闪电光中宾主分,虚空背上立纲宗。 祖师活计只如此,后代儿孙扫地空。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借歌颂祖师之功德来讽喻当世之无道者,语意深隐含蓄。诗的开头两句,是说祖师在雷击电闪之中被劈死
《颂古二十五首其二十》是宋代释崇岳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出水何如未出水:描述了莲花和荷叶的生长状态,强调了它们之所以存在的原因。 - 莲花荷叶有来由:进一步阐释了莲花和荷叶的生长状态,以及它们存在的原因。 - 定光金地遥招手:描绘了定光王在遥远的地方向智者江陵挥手的情景。 - 智者江陵暗点头:形容智者江陵在远方默默点头,表示赞同或认同。 诗中的“出水何如未出水”
注释:百丈寺里的小和尚,面庞像狸猫一样。沩山的僧人眼睛真像鬼眼,见到人却只是空笑。他玩弄东西却不知其名。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百丈寺的小和尚,表现了其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之情,以及对于禅宗修行的执着与追求。全诗采用拟人和象征的手法,以百丈寺的小和尚为主角,通过对其外貌、神态、行为的描写,以及对其内心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个性和品质。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寺庙环境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神秘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雄伟壮观的景象,通过夕阳下的影和落叶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内心的孤独感。 赏析:这是一首咏景诗,通过对夕阳、孤峰等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同时,诗人在诗中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使诗歌更具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