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时七颠八倒,默时落二落三。
为报五湖禅客,心王自在休参。
【注释】
临终示偈:指临死时对弟子说的偈语。七颠八倒,形容说话、做事颠倒错乱。默时落二落三,意思是在默默无言之时,也像七颠八倒那样颠倒错乱。为报五湖禅客,意思是说为了报答那五位隐居的禅侣。心王自在休参,意思是说心王(指禅宗所说的“心”或“佛性”)自在而无需参与。
赏析:
这首偈是唐代诗僧贯休晚年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行状和心境的自我评断,以及对禅宗“心王”、“禅客”等概念的认识。
首句“说时七颠八倒”,形象地描绘了贯休在与弟子交谈时的举止神态,表现出他性格中的狂放不羁和机智诙谐。
次句“默时落二落三”,则是对贯休沉默时的举止和思考方式的描写。这里的“落”字,既表示动作的轻盈自如,又暗示着内心的平静和深沉。
第三句“为报五湖禅客”,明确指出了贯休的目的,即向隐居五湖一带的禅宗僧侣表达感激之情。五湖,指的是浙江境内的杭州西湖一带,这里也是贯休曾经隐居的地方。
末句“心王自在休参”,则表达了贯休对于禅宗修行的看法。他认为,禅宗的核心不在于追求外在的修行,而在于内心的自在和解脱。因此,他主张禅宗修行者应该放下对外在世界的执着,追求心灵的自由。
整首偈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贯休的性格特点和修行观念,既有幽默风趣的一面,又有深邃哲理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