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先须要省缘,他人长短莫喧传。
祸门不闭终无益,参取维摩老子禅。

【注释】

省缘:佛教禅宗用语。“省”,意为觉察,觉悟。“缘”指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因缘和合。即对一切事物和现象要有觉察力、觉悟力。“省缘”,就是觉悟,觉察事物的因缘和合。学道要觉悟因缘和合的道理,要能觉察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因缘和合之理。先须如此,然后才能悟道。他人长短莫喧传:别人长处短处不要张扬。祸门不闭终无益,参取维摩老子禅;祸门不关也无济于事,还是去参取维摩诘和老子所讲的禅吧! 《维摩诘经》,是印度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由古印度大乘菩萨僧维摩诘口述而成,后被译成中文,在中国影响很大。这部经文以佛在舍利弗城中与维摩诘居士问答的形式展开论述,其中涉及许多深奥的哲理,如般若波罗蜜(空性),般若波罗蜜多(般若)等等。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道德经》中。

【赏析】

此为禅宗公案之一。禅宗讲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故有“教外别传”之说。这首诗便是从教外别传的角度来说明如何觉悟因缘的道理,并以此作为修行方法。诗中用“省”字领起,强调了觉悟因缘之理的重要性,接着又指出要“省缘”,便要“省人我”,不要与人争辩是非长短,更不能张扬其人其事的得失成败。最后两句则是从另一角度来说,既然“省缘”,那么就要参取“维摩诘”、“老子”的禅理。所谓“维摩诘”是指古代印度的僧人维摩诘(意译为“净名”),他是印度释迦牟尼时代的一位高僧,曾以善辩著称。《维摩诘经》是一部讲述佛教教义的经典,其中有关般若波罗蜜等学说的内容,都是非常深奥的。所以后来人们常用“维摩诘”来比喻那些博学多才而又能言善辩的人。“老子”则是指春秋时期的哲学家老子,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生成的根源。因此后人常把老子称为道家。这首诗的大意是说,要想觉悟因缘的道理,就首先要觉悟因缘的道理,要能觉察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因缘和合之理,然后才能悟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