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先须不要瞋,瞋心未断道休论。
诸佛常说瞋如火,烧却菩提种子根。

我们要分析题目中给出的诗句。这首诗的格式是先显示诗句,然后是对应的译文和注释。我们的任务是根据这些信息来理解和翻译诗句,并在最后给出对整首诗的赏析。

  1. 逐句解读
  • “学道先须不要瞋”: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学习道教(或任何宗教、哲学)时,首先要摒弃的是嗔怒。嗔怒在这里指的是愤怒和不满,是修行过程中需要克服的一种情绪。
  • “瞋心未断道休论”:如果心中还存有嗔怒,那么就无法真正理解或者谈论关于“道”(即宇宙的根本规律或原理)的问题。这里的“道”指的是道教的核心思想或道理。
  • “诸佛常说瞋如火,烧却菩提种子根”:佛教中有诸多佛陀教导说嗔怒如同烈火,会烧毁人的菩提心,也就是智慧之种。菩提心是指为了追求真理而发的心,是一种纯净、无垢的心态。
  1. 关键词解释
  • :这里指的是嗔怒、愤怒的意思。在佛教中,嗔怒被视为一种负面的情绪,会影响修行者的心境和行为。
  • :在道教中,“道”是宇宙间万物生成和变化的根本原理和规律。它包括了自然法则、道德规范等。
  • 菩提种子根:菩提心是佛教用语,指内心的智慧和慈悲,是成佛的基础。这里的“种子根”指的是这种智慧和慈悲的根基。
  1. 译文和注释
  • 原文:学道先须不要瞋,瞋心未断道休论。诸佛常说瞋如火,烧却菩提种子根。
    译文:学习道教首先要避免怒火攻心,如果心中有愤怒,就不要谈论道教的道理。诸佛经常比喻怒气如同火焰般猛烈,它会焚烧掉内心的菩提心。
    注释:这句诗强调了修行中要克服愤怒,因为怒气会影响修行者的心态和行为。诸佛则通过比喻,将怒火比作火焰,指出怒火的危害性,并警示修行者要警惕内心的怒火,以免影响修行进程。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修行中应避免的负面情绪,以及如何通过克服这些负面情绪来实现心灵的净化和提升。同时,它也反映了佛教中的一些重要观念,如菩提心的重要性以及怒火的危害性。
  •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哲理。它提醒我们,修行并非仅仅是外在的行为,更是内心世界的修炼。只有通过不断地克服负面情绪,我们才能真正接近真理,达到修行的目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