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千斤重担子,重归岩谷旧三椽。
不须苦觅扬州鹤,伴我林间骨碖眠。
注释:放下沉重的负担,回到山中的老屋。不必苦苦寻找扬州的鹤,和我一起在林间的石床上安眠。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描写山中生活的场景,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逃避。
放下千斤重担子,重归岩谷旧三椽。
不须苦觅扬州鹤,伴我林间骨碖眠。
注释:放下沉重的负担,回到山中的老屋。不必苦苦寻找扬州的鹤,和我一起在林间的石床上安眠。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描写山中生活的场景,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和逃避。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 月印禅师 《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五收录了一篇名为“慧林历代禅师真赞”的文献,其中提到:“月印禅师。大中二年八月十五日圆寂。”这首诗就是为月印禅师所作。 月印禅师是唐代禅宗高僧。他的法号是明觉禅师(651~742),俗姓李,出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禅宗五家之一的临济宗第四十三代祖师。他曾任南岳寺主持,后被追封为“慧林禅师”和“大慈禅师”。月印禅师在南岳寺期间,以禅悟、教化、讲经
诗句 1.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 佛陀逊禅师”:这句是题目,表明接下来的内容是对佛陀逊禅师的颂扬和介绍。 2. “转方作圆,辉今耀昔。龙袖三关,金锤一击。”:描述了佛陀逊禅师的修行成就和对佛法的贡献。 3. “五十馀年,胁不至席。”:表达了佛陀逊禅师长时间的修行和教化,即使有五十多年的时间,他依然能够保持谦恭的态度。 4. “逆鳞句,阿谁识,生死观来如戏剧。”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佛光正禅师的诗,通过描绘禅师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对禅师的敬仰之情。 诗句解释: 1. “炟赫佛光,逆顺无碍。” - 炟赫: 意为光明灿烂、显赫。 - 佛光: 指佛教中佛陀的智慧光芒。 - 逆顺无碍: 形容禅师在面对各种情况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 关键词注释: 炟赫 - 光明而显赫;佛光 - 代表佛法的光辉;逆顺无碍 -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内心的安宁。 2.
诗句“只是旧时行李处,等闲举著便郩讹”出自宋代僧人释怀深的作品《偈二首 其一》。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夜来一阵狂风起,吹落桃花知几多。 只是旧时行李处,等闲举著便郩讹。 2. 诗句解析: - 夜来一阵狂风起:这句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狂风突然而起,带来了一种突发的、猛烈的自然力量。 - 吹落桃花知几多:描述了狂风如何无情地摧残了树上的桃花,暗示了自然的无常和人的生命脆弱。
诗句释义: 1. “因风便作海门居”:在风的引导下,慈受和尚选择在海门前定居。这可能象征着他的修行或隐居。 2. “钓尽波澜未见鱼”:尽管努力,却始终未能钓到鱼,意味着他追求的目标或理想似乎遥不可及。 3. “水冷云寒归未得”:水冷、云寒,形容环境艰苦,但他还未能找到回家的方式,暗示他的困境和挑战。 4. “笑看新月上珊瑚”:面对困难,他依然保持乐观,看着新月照耀下的珊瑚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 觉海冲禅师 言简理直,道高德重。 无妄谈笑,无妄迎送。 衲子入门,毛发耸动。 密密处,莫能观,倚天灵刃照人寒。 注释: 1.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这是对禅宗历史上的某位禅师的赞美之词。 2. 觉海冲禅师:这是对觉海冲禅师的尊称。 3. 言简理直:言辞简洁明了,道理直接而准确。 4. 道高德重:道德高尚,声望卓著。 5. 无妄谈笑:没有故意炫耀或嘲笑的行为。 6.
注释: 1. 师道平夷:指禅宗的修行之道,主张心外无物,一切皆空。 2. 师貌浑厚:形容禅师的外貌和气质都很稳重。 3. 持如地心:比喻禅宗的修行方法,强调内心的清净和坚定。 4. 开无妄口:指禅宗的修行方法,要求人们不执着于任何事物,保持内心的宁静。 5. 四坐道场:指禅寺里的四个座位,代表禅宗的四个修行方法。 6. 一尘不受:指禅宗的修行方法,强调不被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的清净。 7. 节角处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焦山风光和诗人心境的诗。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 "雪眉岩顶鹤精神,淡薄家风世少邻。" - 注释:雪眉指的是岩石上的雪花,岩顶则是指山顶,鹤精神形容了山峰上的景色像一只鹤一样清雅脱俗。淡薄家风表示家族中没有太多的世俗束缚。 - 赏析:这句描绘的是焦山的自然景观,山峰如画,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第二句: "明月芦花藏不得
注释: 1.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这是一首赞美禅宗的诗歌,以慧林历代禅师为对象,赞美他们的智慧和教诲。 2. 圆照法空禅师:这是对这首诗的作者,即圆照法师的尊称。 3. 大圆镜中,真光明炬:在大圆镜中,真理如同明亮的火炬,指引着人们前行。 4. 慈中有威,击涂毒鼓:在慈悲之中,蕴含着威严的力量,就像敲击着涂毒的鼓声,让人心生畏惧。 5. 威中有慈,辟荆棘路:威严之中蕴含着慈爱
【注释】 古人得后便休休:古人,指禅师。休休,闲适、恬静。 茅屋青灯百不求:茅屋,茅草屋顶的房子。青灯,即油灯。百求,指一百次请求。 遮眼谩将黄卷展:遮眼,掩住眼睛,形容不认真阅读。黄卷,古代用黄色纸书写的经文、书籍等。 不风流处却风流:风流,风度翩翩,有文采。 【赏析】 这首《示襄禅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是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首句“古人得后便休休”,写一个得道高僧在世时的生活状况
诗句释义: 1. 灵光一点自分明:这一句描述了禅宗的“明心见性”的思想,强调通过修行和顿悟,达到心灵上的清明和觉悟。 2. 照破众生违顺情:这句意味着禅宗的教义能够洞察世间一切众生的行为和思想背后的真实动机,指出其违背或顺应世俗情感的真相。 3. 拶看通身开正眼:此句描绘了禅宗修行中的“直指人心”,即直视内心,发现并理解真正的自我,从而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4. 方能日午打三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示高维那兼简宝华鉴和尚初出世 石上三生梦已非,人间万事眼如眉。 归家更问宝华老,何似板头端坐时。 注释:告诉高维那兼问候宝华鉴和尚,你刚出生。石头上的三生三世的梦境已经不复存在。世间万物都在变化,看透世事就像眼睛上画了眉毛一样。回到家里还想问宝华鉴和尚,你当初为何要坐在板头上呢? 赏析:这首诗以问答的形式
示皎禅者 世事不中回首看,湖山他日为吾来。 草衣木食相陪过,肯把柴门取次开。 注释: 世事不顺利,回头一看已经过去,将来的某个时刻会再次来到我身边。穿着草衣,吃着木食陪伴着我度过时光,我也不会随意打开柴门。 赏析: 诗人在这首诗里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生活的态度。他通过对比现实生活的不顺和未来的希望,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诗中的“草衣木食”象征着简朴的生活
【注释】监院:寺院中的主持僧。小师子文:人名,僧人的法号。兼示刚公:同时让刚公也听一听。 【译文】我刚刚被监院派遣去山下送书信给文包,并求得一首诗作为偈语,同时让刚公也听一听。 我乘着轻舟荡漾在太湖中,西山来寻找老僧的居所。 回家好为力生讲说经论,林底安闲是坦途。 【赏析】这首七言律诗描绘的是诗人泛舟太湖,访山寻访老僧的情景,表达了对禅理的向往和追求。 第一句“一叶轻舟泛太湖”
【注释】 慧因:法名。 偈:佛教语,梵语的音译。佛教经卷中的韵文,多是佛或菩萨的言教,用来教化众生。此指佛家戒律。 诫之:告诫。 其二 衣钵:佛家的僧衣和钵盂。 赤条条:形容光秃秃的,赤裸裸的样子。 但:只是。 留得娘生裤:意思是留下自己的裤子。比喻自己的东西舍不得给别人。 雪打风吹不解寒:比喻自己的利益不让别人分享。 赏析: 这是一首劝人守戒律、惜身命的禅诗。全诗用白描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