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拾长谈苦口禅,无人领解许多年。
如今拽转家风也,好把泥牛痛下鞭。
注释
长谈:指长篇的说教。
苦口禅:佛教语,谓佛祖说法时不厌其烦,劝人修行。此处比喻长老的话难听。
泥牛:喻无用之人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寄给国清光这位长老和诸位僧人。全诗以“寒拾长谈苦口禅”起兴,表达了自己对长老教诲的不满。“无人领解许多年”,则是对自己长期未能领会长老教诲的无奈。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决心改变自己的态度,积极学习、领悟长老的教诲。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期望。
寒拾长谈苦口禅,无人领解许多年。
如今拽转家风也,好把泥牛痛下鞭。
注释
长谈:指长篇的说教。
苦口禅:佛教语,谓佛祖说法时不厌其烦,劝人修行。此处比喻长老的话难听。
泥牛:喻无用之人力。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寄给国清光这位长老和诸位僧人。全诗以“寒拾长谈苦口禅”起兴,表达了自己对长老教诲的不满。“无人领解许多年”,则是对自己长期未能领会长老教诲的无奈。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决心改变自己的态度,积极学习、领悟长老的教诲。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期望。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 月印禅师 《全唐文》卷七百七十五收录了一篇名为“慧林历代禅师真赞”的文献,其中提到:“月印禅师。大中二年八月十五日圆寂。”这首诗就是为月印禅师所作。 月印禅师是唐代禅宗高僧。他的法号是明觉禅师(651~742),俗姓李,出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禅宗五家之一的临济宗第四十三代祖师。他曾任南岳寺主持,后被追封为“慧林禅师”和“大慈禅师”。月印禅师在南岳寺期间,以禅悟、教化、讲经
诗句 1.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 佛陀逊禅师”:这句是题目,表明接下来的内容是对佛陀逊禅师的颂扬和介绍。 2. “转方作圆,辉今耀昔。龙袖三关,金锤一击。”:描述了佛陀逊禅师的修行成就和对佛法的贡献。 3. “五十馀年,胁不至席。”:表达了佛陀逊禅师长时间的修行和教化,即使有五十多年的时间,他依然能够保持谦恭的态度。 4. “逆鳞句,阿谁识,生死观来如戏剧。”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佛光正禅师的诗,通过描绘禅师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对禅师的敬仰之情。 诗句解释: 1. “炟赫佛光,逆顺无碍。” - 炟赫: 意为光明灿烂、显赫。 - 佛光: 指佛教中佛陀的智慧光芒。 - 逆顺无碍: 形容禅师在面对各种情况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 关键词注释: 炟赫 - 光明而显赫;佛光 - 代表佛法的光辉;逆顺无碍 -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内心的安宁。 2.
诗句“只是旧时行李处,等闲举著便郩讹”出自宋代僧人释怀深的作品《偈二首 其一》。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夜来一阵狂风起,吹落桃花知几多。 只是旧时行李处,等闲举著便郩讹。 2. 诗句解析: - 夜来一阵狂风起:这句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狂风突然而起,带来了一种突发的、猛烈的自然力量。 - 吹落桃花知几多:描述了狂风如何无情地摧残了树上的桃花,暗示了自然的无常和人的生命脆弱。
诗句释义: 1. “因风便作海门居”:在风的引导下,慈受和尚选择在海门前定居。这可能象征着他的修行或隐居。 2. “钓尽波澜未见鱼”:尽管努力,却始终未能钓到鱼,意味着他追求的目标或理想似乎遥不可及。 3. “水冷云寒归未得”:水冷、云寒,形容环境艰苦,但他还未能找到回家的方式,暗示他的困境和挑战。 4. “笑看新月上珊瑚”:面对困难,他依然保持乐观,看着新月照耀下的珊瑚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 觉海冲禅师 言简理直,道高德重。 无妄谈笑,无妄迎送。 衲子入门,毛发耸动。 密密处,莫能观,倚天灵刃照人寒。 注释: 1.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这是对禅宗历史上的某位禅师的赞美之词。 2. 觉海冲禅师:这是对觉海冲禅师的尊称。 3. 言简理直:言辞简洁明了,道理直接而准确。 4. 道高德重:道德高尚,声望卓著。 5. 无妄谈笑:没有故意炫耀或嘲笑的行为。 6.
注释: 1. 师道平夷:指禅宗的修行之道,主张心外无物,一切皆空。 2. 师貌浑厚:形容禅师的外貌和气质都很稳重。 3. 持如地心:比喻禅宗的修行方法,强调内心的清净和坚定。 4. 开无妄口:指禅宗的修行方法,要求人们不执着于任何事物,保持内心的宁静。 5. 四坐道场:指禅寺里的四个座位,代表禅宗的四个修行方法。 6. 一尘不受:指禅宗的修行方法,强调不被外界干扰,保持内心的清净。 7. 节角处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焦山风光和诗人心境的诗。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 "雪眉岩顶鹤精神,淡薄家风世少邻。" - 注释:雪眉指的是岩石上的雪花,岩顶则是指山顶,鹤精神形容了山峰上的景色像一只鹤一样清雅脱俗。淡薄家风表示家族中没有太多的世俗束缚。 - 赏析:这句描绘的是焦山的自然景观,山峰如画,给人一种超然物外的感觉。同时,也暗含着诗人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 第二句: "明月芦花藏不得
注释: 1. 前住慧林历代禅师真赞:这是一首赞美禅宗的诗歌,以慧林历代禅师为对象,赞美他们的智慧和教诲。 2. 圆照法空禅师:这是对这首诗的作者,即圆照法师的尊称。 3. 大圆镜中,真光明炬:在大圆镜中,真理如同明亮的火炬,指引着人们前行。 4. 慈中有威,击涂毒鼓:在慈悲之中,蕴含着威严的力量,就像敲击着涂毒的鼓声,让人心生畏惧。 5. 威中有慈,辟荆棘路:威严之中蕴含着慈爱
寄邃首座 投老西山百不为,把茅是处可幽栖。 太湖三万六千顷,天与山僧作虎溪。 注释: 1. 投老西山百不为:形容诗人在西山隐居生活,不愿意做官,过着隐士的生活。 2. 把茅是处可幽栖:意思是只要有一个地方,就可以用来隐居,过上宁静的生活。 3. 太湖三万六千顷:形容太湖的面积广阔,如同一个广阔的领域。 4. 天与山僧作虎溪:比喻自然景观和僧人的修行环境相互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自然美景。 赏析
【注释】 诫参徒:告诫徒弟们。参,同“参”。衲子:和尚的别称。 【赏析】 此为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两句写自己孤山隐居的生活,后两句写自己对徒弟们的关心爱护之心。全诗平白如话,朴实无华。 译文: 独自在山中隐居生活,没有多余的衣服可脱。 我们同舟共渡,有缘才相聚,岂是偶然。 但我住山随处所,不令和尚脱衣眠。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徒弟们的关心之情
译文: 慧林禅师告诫他的弟子们,在洗澡的时候不要浪费一瓢水,要珍惜每一滴水,因为这样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薪桂虽贵,但不及京城中的权贵;百尺高的辘轳虽然繁忙,但也只是用来汲水的。 注释: 1. 慧林诫禅徒入浴:指慧林禅师教育他的弟子们在洗澡时要注意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2. 少使一瓢汤:形容节约用水,只使用少量水。 3. 受用浮生日子长:意思是说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
注释:丰干泄露了国清寺的清净,因为他太爱说话了,把虚空描写得很生动。但闾丘和尚却嘲笑他说,你连个鼻孔都没有,怎么拜见文殊菩萨呢?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诗中通过丰干和闾丘两位僧人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禅宗“不立文字”的理解和推崇。丰干的“饶舌”被闾丘讥笑,因为闾丘认为丰干没有修行到真正的境界,所以他不能理解禅意。而丰干则认为自己之所以能“漏泄”国清寺的清净,是因为他在修行过程中
【注释】 国清:指天台国清寺,在浙江天台县。长老:和尚。兼示诸衲子:给其他和尚看。衲子:佛教语,指出家人。 【赏析】 诗的首句“聚头作相都休问”,意谓聚众作戏者皆不关心世事,何必去管呢?这是对世俗名利场中人的讽刺。 次句“那事如何为举扬”,意思是说那些世俗之事有何值得一提的呢?这是进一步讽刺世态炎凉、人心不古。 第三句“放得肚皮沧海阔”,是说胸怀宽广,能包容一切,如大海般无边无际
【注释】: 乞得:乞求。包山:古寺名,在安徽宣城市泾县。竹窗松桧:以竹为窗,松柏为桧木的屋柱,指幽静的山林环境。幽栖:隐居生活。棹:船只。相访:相互拜访,指来访。说尽:讲完,道尽。人间万事非:世间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初到包山时写给实相院主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超然态度。诗人在信中向院主诉说了自已隐居山林的愿望,并表达了自己对世间一切的超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