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哉异类身,轮转无休息。
戴角复被毛,觳觫偿人力。
我观佛与牛,其性本来一。
良由昧此心,所以异形质。
想汝为人时,岂信有今日。
侵欺常住钱,互用招提物。
是非信口谈,酒肉恣情食。
五戒既不持,人身安可得。
今日堕牛身,方知无利益。

这首诗的译文是:“咄哉,你是一个异类,不停地转动,不停休息。你戴着角,披着毛皮,颤抖地偿还人的力量。我观察佛与牛,他们的本性本来是一样的。我之所以看到不同的形体,是因为我不明白这个道理。想象你为人时,难道相信有这样的今天?侵占和欺骗常住的钱,互相使用招提寺的东西。是非好坏,信口开河,酒肉恣情食。五戒既不遵守,怎么能得到人身?如今陷入牛身,才能明白没有利益。”

注释解释:

  •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 这是一首赞美佛教修行者的故事,作者通过讲述一个僧人从凡人到佛的过程,来说明佛教修行的重要性。
  • 咄哉异类身: 用“咄哉”这个词,表示对僧人的惊讶和赞叹,因为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
  • 轮转无休息: 指僧人的生活,他不停地修行,没有休息的时候。
  • 戴角复被毛: 僧人头上有角,身上有毛,这是佛教修行者的外在表现。
  • 觳觫偿人力: 僧人颤抖着身体,像牛一样劳作,以偿还人类对他的恩惠。
  • 我观佛与牛: 作者通过对比佛和牛,来说明佛教修行者的艰苦和付出。
  • 其性本来一: 指佛教修行者的本性和佛是相同的,都是追求真理。
  • 良由昧此心: 意思是说,如果人们能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 侵欺常住钱: 指僧人偷取常住的钱,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 互用招提物: 指僧人在招提寺中相互借用东西,这种行为是不合适的。
  • 是非信口谈, 酒肉恣情食: 指僧人在谈论是非问题时随意开口,而在饮食方面放纵自己。
  • 五戒既不持, 人身安可得: 如果僧人不遵守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那么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人。
  • 今日堕牛身, 方知无利益: 如果僧人现在堕落为牛,他才能真正明白自己失去了什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的描述,展现了佛教修行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比佛和牛的本性,强调了佛教修行者的努力和付出。同时,也批评了僧人的一些行为,如侵欺常住的钱、相互借用招提寺的东西等。最后,诗人指出,如果不遵守五戒,就无法得到真正的人身;而如果僧人现在堕落为牛,才能真正明白自己损失了什么。这首诗反映了佛教修行者的真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也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修行者的理解和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