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举扬宗旨事,法堂上草亦须荒。
回头却说人间话,大地山河常放光。
光未明,无有佛,三条椽下好商量。
岑大虫,岑大虫,澧州水,朗州峰。

【注释】

1、颂古九首 其六:这首诗是诗人对佛教中禅宗的颂扬。

2、法堂:佛教中的讲经说法的地方,也指佛教徒聚居的地方。

3、草:这里指佛经。

4、荒:这里指被遗忘。

5、回头却说人间话:佛语中有“我说法时不说我,我说我时不说法”之句。这里指佛法不拘泥于文字而能言人意,故说人间话。

6、光未明,无有佛:佛家认为一切事物皆有佛性,但必须用智慧去观察。这里指佛性本自存在,但需用心去体察才能显现出来。

7、三条椽:形容房屋的结构,这里指禅院的殿堂。

8、岑大虫:比喻禅宗的大师,这里是指禅宗大师们。

9、澧州水:指湖南的澧水流经之处,这里泛指洞庭湖一带。

10、朗州峰:指江西的庐山。

【赏析】

此诗以颂扬禅宗为主,通过描绘禅院殿堂的宏伟与佛法的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禅宗教义的理解和敬仰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首联“一句举扬宗旨事,法堂上草亦须荒”,诗人开篇便点明了主题,即禅宗的宗旨——心即是佛,法即是心,心外无物。接着又以法堂上的草为例,说明禅宗教义的重要性,即使是最平凡的草木,也能领悟到其中的奥妙。这种“荒”字的运用,既形象地描绘了禅宗教义的深邃广大,又寓含着禅宗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等修行方法。

颔联“回头却说人间话,大地山河常放光”,诗人进一步展开了对禅宗教义的阐述。禅宗强调“见性成佛”,而“回头却说人间话”则表明禅宗并不排斥世间的言语,而是要引导众生认识到自己的本性——佛性。这种佛性是无处不在的,无论在何处都能发现它的光辉。这里的“大地山河”象征着世间的一切,而“放光”则喻指众生内心的觉悟之光。诗人通过对这句话的诠释,展现了禅宗对于万物的包容和尊重。

颈联“光未明,无有佛,三条椽下好商量”,进一步强调了禅宗的修行方式。禅宗认为,要见到佛性并非易事,需要通过修行来逐渐觉醒。这里的“光未明”比喻众生尚未觉悟的状态,而“三条椽下好商量”则指的是禅院中三根支柱下的石座,这是用来供参禅者坐禅用的。诗人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禅宗修行者在参禅过程中需要耐心和坚持,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磨砺和修炼,才能真正领悟到佛性的智慧。

尾联“岑大虫,岑大虫,澧州水,朗州峰”,诗人以禅宗大师的形象作为收尾,进一步强调了禅宗的影响力和深远意义。在这里,诗人将禅宗大师比作一只威猛的老虎,象征着禅宗的威严和力量。同时,又将禅宗比作湖南的澧水流经之处以及江西的庐山,这两处都是禅宗的重要发源地,代表了禅宗的传播和发展。诗人通过对这些地方的提及,表达了对禅宗传承和发展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通过描绘禅宗的宏大场景和修行过程,展现了禅宗教义的深邃和伟大。诗人通过巧妙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将禅宗的精神传达给了读者,使读者能够深入理解和领会禅宗的思想精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