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祖偿宿债,万法绝对待。
一心无挂碍,浮山有九带。
十方虚空圆陀陀,无量法门百杂碎。
若言其有,非内非外。
若言其无,无在不在。
知与理冥,境与神会。
如牛拽磨,似水打碓。
三千里外逢人东倒西■,十字街头遇贱则贵。
【注释】
偈二首其二:
二祖偿宿债,万法绝对待。
一心无挂碍,浮山有九带。
十方虚空圆陀陀,无量法门百杂碎。
若言其有,非内非外。
若言其无,无在不在。
知与理冥,境与神会。
如牛拽磨,似水打碓。
三千里外逢人东倒西■,十字街头遇贱则贵。
【赏析】
“偈”是佛教中用来表达佛理的一种文体,由韵文和散文组成。这首诗是一首偈子,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佛教中的“空”的观念。
首先来解读这首诗的大意。
第二句:“二祖偿宿债,万法绝对待。”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两位禅宗祖师偿还了他们之前欠下的债务(这里的债务指的是修行的障碍),并且对一切现象都采取了绝对的等待态度(即不进行任何主观判断)。第三句:“一心无挂碍,浮山有九带。”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说如果内心没有牵挂和阻碍,那么就如同浮山拥有九条山脉一样宽广无垠。这里的“无挂碍”是指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九带”则象征着宽广无边。第四句:“十方虚空圆陀陀,无量法门百杂碎。”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十方的虚空(代表所有的地方)都是圆融的(即没有对立),而且无数的佛法方法就像各种杂七杂八的东西一样繁多。这句话强调了佛法的广大和复杂。第五句:“若言其有,非内非外。”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人认为其中存在什么(例如某种实体或道理),那它就既不是内在也不是外在。这是在强调佛法的超越性,它超越了物质世界和我们的感知界限。第六句:“若言其无,无在不在。”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人认为其中没有(例如某种不存在的东西),那就无处不在。这是在强调佛法的普遍性和包容性,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找到佛法的存在。第七、第八两句:“知与理冥,境与神会。”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智慧与道理达到了一致(即理解了佛法的真实意义),境界与精神达到了合一。这是在描述一种理想的修行状态,即通过实践和领悟达到内外的统一。第九、第十两句:“如牛拽磨,似水打碓。”
这两句诗比喻了修行的过程就像是使用牛来拉动磨盘(象征着修行的艰辛和努力)或者用水来打石磨(象征着克服困难和障碍)。这两句诗强调了修行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和坚持。最后两句:“三千里外逢人东倒西■,十字街头遇贱则贵。”
这两句诗描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在遥远的三千里之外,遇到的人可能因为贫穷而不得不向东倒西歪;而在城市的十字路口,遇到的人可能会因为地位低下而变得富有尊贵。这两句诗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以及人们在社会中的起伏和变迁。
整首偈子通过对修行的描述和人生哲理的探讨,传达了佛教中对于生死轮回、解脱涅槃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体现了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