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来患至不由人,土地伽蓝固弗灵。
【注释】祸来:灾祸降临;患至:灾难到来。不由人:不为人谋。伽蓝:佛寺,佛教徒的住处。固:本来,本来不灵验。
【赏析】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夏,当时诗人在江州刺史府上任司马。这首诗的大意是:天降灾祸,人们无法预先预防和避免,而土地庙和佛寺也并不能消除这种灾祸,反而更加重了人们的灾祸。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的思想倾向是反对迷信的。他提倡“唯理”的观点,强调“事必求其理,动必顺其宜”。他认为“天地之道,阴阳之理,自然之数”,只有顺乎自然规律办事,才是“理”。“夫以理为道者,非止于无过而已矣。”他反对盲目地崇拜神灵、神怪,认为“信道而愚者多”,“愚民易惑,而君子难欺”。因此,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一种清醒、理智、实事求是的态度。
《新唐书·白居易传》记载:白居易“文章卓绝,善气溢于言表,世号‘诗王’”。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认为诗歌要“因事立题,因题命题”,“咏物诗欲状其形状,则莫若工画”,主张“文词切合风雅,语浅易晓”,反对“好谈空意,使人难晓”的作品,要求作品有“实”有“趣”。“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即诗歌要表现真挚的情感,用恰当的词语表达出来,使读者感到真切、亲切、生动。
白居易的诗歌创作成就很高。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通俗,风格平易近人。他擅长七言古诗,尤以讽谕时事、同情百姓的现实主义诗篇最为突出。他的创作态度严肃认真,力求达到“句字清稳”的境界。《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钱塘湖春行》等都是他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