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穴魔宫阔步挨,犁耕拔舌待君来。
摩云鼻孔须胡口,闹里相逢鬼擘开。
不离刀山居马腹,便从炉炭入驴胎。
一句子,不须猜,延宾岂在预安排。
换手搥胸何处去,虾蟆头上戴青苔。

【注释】

  1. 虎穴:比喻深不可测的地方。魔宫:指佛寺或道观等宗教场所。
  2. 犁耕:耕种。拔舌:佛教用语,指用铁钩拉出被割掉的舌头。
  3. 摩云:形容云雾缭绕。鼻孔须:鼻孔必须。胡口:胡人,即少数民族或外国。
  4. 闹里相逢:在热闹场合相遇。鬼擘开:像鬼那样把人分开。
  5. 不离刀山居马腹:不离开刀山(地狱),就像马躺在马肚子里。
  6. 便从炉炭入驴胎:就像从炭火进入驴的肚里一样。
  7. 一句子,不须猜:不必猜测。延宾:邀请客人。
  8. 换手槌胸何处去:换手捶胸,无处可去。此处有双关意,既指捶击胸膛,又指换手捶胸。
  9. 虾蟆头上戴青苔:形容贫穷潦倒,穷困到极点。

【赏析】
这首偈颂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对寺庙和宗教人物的描写,讽刺了那些虚伪、贪婪、愚昧的人们。诗人用生动的形象和巧妙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真理的执着追求。

诗中的“虎穴魔宫阔步挨,犁耕拔舌待君来。”两句,形象地描绘了一个深不可测的宗教场所,以及人们在这里等待救赎的情景。这里的“虎穴”和“魔宫”都是佛教用语,用来比喻那些黑暗、腐朽的社会现象;而“犁耕拔舌”则是一种象征,表示人们被剥削得只剩下一张嘴,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接下来的“摩云鼻孔须胡口,闹里相逢鬼擘开。”两句,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揭示了那些宗教人物虚伪的本质。他们口中念着佛经,却如同胡人一样粗鲁无礼;在人群中遇见熟人,也如同鬼怪一般将人分开。这些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宗教人物的伪善和自私。

“不离刀山居马腹,便从炉炭入驴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