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结草庵蔡溪侧,四顾峰峦皆峭壁。
石门千仞锁天津,来者欲登那措足。
住此庵中是何缘,不诗不颂亦不禅。
饥来苦菜和根煮,叠石为床困即眠。
日照诸峰阴羃羃,负暄孤坐情何适。
驯伏珍禽趁不飞,猿猱扪我衣中虱。
闲支瘦筇六七尺,山行野步扶危力。
披云入草不辞劳,逢人打破修行窟。
或停松,或坐石,静听溪泉漱鸣玉。
源深洞邃来不休,声声奏尽无生曲。
杂羽流商谁辨的,五音六律徒敲击。
有时乘兴上高峰,大笑狂歌天地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描绘了作者在石门山中的生活和感悟。
首句“吾结草庵蔡溪侧”,表达了作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他选择在风景秀丽的蔡溪边结草庵,以寻求内心的宁静。
“四顾峰峦皆峭壁”描绘了石门山的高峻险峭,让人感到震撼。这里的“峭壁”一词,既形容山峰的高峻,也暗喻人生的艰难险阻。
“石门千仞锁天津,来者欲登那措足”则进一步描绘了石门山的险峻。它如同一座坚固的城门,阻挡着人们的进入。这里的“锁”字,形象地表达了石门山的封闭性。
接下来两句,“住此庵中是何缘,不诗不颂亦不禅。”表达了作者对修行生活的淡泊态度。他并不追求诗、颂等形式的表达,也不热衷于禅修。
接下来的诗句,如“饥来苦菜和根煮,叠石为床困即眠”等,描绘了作者在艰苦环境中的生活状态。这些诗句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简朴无华、顺应自然的态度。
在“日照诸峰阴羃羃”一句中,“日照”与“阴羃羃”形成了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幻莫测。而“负暄孤坐情何适”则揭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驯伏珍禽趁不飞,猿猱扪我衣中虱。”这两句描绘了作者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他驯服了珍禽,让它们不会飞走;还用手摸着衣服中的跳蚤。这些细节描绘了作者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在“闲支瘦筇六七尺,山行野步扶危力”中,“闲支”与“扶危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表达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后者则揭示了他在艰难环境中依然坚持不懈的精神。
“披云入草不辞劳,逢人打破修行窟。”描绘了作者在山林中辛勤劳作的情景。他不怕劳累,不怕被人嘲笑,只为寻找心灵的宁静。
最后的两句“或停松,或坐石,静听溪泉漱鸣玉。”则展现了作者在大自然中享受宁静的时刻。他时而停留在松树之下,时而坐在石头上,静静地聆听溪水的声音。这些诗句传递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石门山景致的描绘以及作者在山中生活的点滴,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修行生活的淡然和对大自然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