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歌

吾结草庵蔡溪侧,四顾峰峦皆峭壁。
石门千仞锁天津,来者欲登那措足。
住此庵中是何缘,不诗不颂亦不禅。
饥来苦菜和根煮,叠石为床困即眠。
日照诸峰阴羃羃,负暄孤坐情何适。
驯伏珍禽趁不飞,猿猱扪我衣中虱。
闲支瘦筇六七尺,山行野步扶危力。
披云入草不辞劳,逢人打破修行窟。
或停松,或坐石,静听溪泉漱鸣玉。
源深洞邃来不休,声声奏尽无生曲。
杂羽流商谁辨的,五音六律徒敲击。
有时乘兴上高峰,大笑狂歌天地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石门歌》是一首描绘了宋代诗僧有需生活状态和情感的七言古诗。这首诗记录了他隐居生活的艰辛与孤独,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不追求世俗名利的高尚情怀。《石门歌》不仅是文学创作的佳作,更是对当时社会风貌和人物心理的真实反映,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从文学形式上看,《石门歌》属于七言古诗这一体裁,这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重要形式,以其韵律和谐、结构严谨而著称。在《石门歌》中,这种体裁得到了完美的运用,通过整齐的节奏和对称的结构,使得作品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从内容主题来看,《石门歌》深刻地描绘了诗僧有需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诗中不仅展现了其隐居生活的艰难困苦,如“来者欲登那措足”等句,而且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通过对石门山一带美丽景色的赞美,诗人传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从艺术手法上分析,《石门歌》采用了丰富的修辞和比喻手法,如“石门千仞锁天津”,将石门山的险峻形象化为一座坚固的城门,寓意着诗僧有需的坚毅和执着。同时,诗中也大量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如“猿猱扪我衣中虱”,使自然景物仿佛有了生命,更加生动有趣。这种独特的艺术处理方式使得《石门歌》不仅在表达主题时富有深意,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关于《石门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它不仅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文化风貌,也体现了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诗中展现的隐逸思想、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精神财富。此外,《石门歌》作为文学作品,还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化传承的功能,通过对它的学习和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创作背景,从而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石门歌》作为宋代的一首著名诗歌,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展现出高度的成就,而且在内容主题上也充满了深刻的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对于自然、艺术和人文精神的深刻认识。

相关推荐